
BIG TALK: How to Skip the Small Talk, Make Meaningful Connections, and Enrich Your Life
來一場無壓力的BIG TALK:如何跳過尬聊,進行有意義的深度對話
由廣受歡迎且極具創意的@MakeBigTalk創始人撰寫,是一部實用且全面的溝通指南,幫助讀者對抗孤單,從日常互動建立真誠的人際連結。
「世上許多孤獨的人都在等待某個人先跨出第一步。」
這是電影《幸福綠皮書》(Green Book)中的經典台詞,恰恰點出儘管我們所處的真實世界與網路世界愈來愈緊密相連,許多感到孤獨的人仍然無法主動與他人接觸或攀談。作者卡琳娜.席佛曼(Kalina Silverman)遠離家鄉踏進大學校園時也承受過相同的內心煎熬,所幸新聞系本科課程為她開啟與各式各樣的人進行訪談的機會,透過無數次的訴說與聆聽,她體認到真誠、有意義的對話是建立及維護人際關係的重要一環。在一次德國旅行中,席佛曼看到柏林圍牆上的一句話:「你死前想做什麼?」,便發想出一項尋找陌生人進行街頭訪問的「Big Talk」拍攝計畫,再將影片分享到網路平台。她的初衷之一在於希望現實生活能像閱讀一本精彩萬分的書或看一部感人至深的電影一樣營造驚喜、感動與滿足感。「Big Talk」起初只是她對抗孤獨的個人使命,不想卻引起越來越多的關注,逐漸拓展成為一項全球性運動,被各大媒體報導,並廣泛應用於學校、職場、政府機構及社群媒體。
現在,席佛曼將多年來創造「Big Talk」的心得提煉成易於應用的問題和技巧,幫助有人際障礙的讀者克服社交焦慮,再也不怕展現自己真實、脆弱的一面,自在地開啟有意義的深度交談,與他人建立緊密、持久的人際關係。本書每一章節都圍繞著一個核心課題,涵蓋開放式的提問和易於實踐的練習,內容編排如同對話般流暢,恰如其分地體現「BIG TALK」的理念:開放、真誠、平易近人。她沒有引據刻板的學術理論,而是從自身經歷、與陌生人的邂逅中汲取寫作靈感,在書中分享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的真實故事,訴說他們如何運用「Big Talk」建立深厚的聯繫,激發他人的同理心和理解,最終收穫意想不到的友誼。 《BIG TALK》的特別之處在於它不只是一本書,更是一項生活實踐,展示一個有意義的提問如何能激發人與人之間的同理心、信任和歸屬感。這本書適合任何一位尋求個人成長的社會大眾、渴望打造有意義的職場文化的專業人士、竭力鼓勵學生相互交流的教育工作者,以及希冀克服社交焦慮、在快節奏的數位世界中建立深層人際關係的讀者。
第 1 章:深度聊天入門知識(Big Talk 101)
第 2 章:更平易近人(Be More Approachable)
第 3 章:培養好奇心(Practice Curiosity)
第 4 章:設定目標(Set Intentions)
第 5 章:分享脆弱的一面(Share Vulnerable Stories)
第 6 章:用同理心傾聽(Listen with Empathy)
第 7 章:真誠地說話(Speak with Sincerity)
第 8 章:經常自我反省(Self-Reflect Often)
第 9 章:培養開放的心態(Cultivate an Open Mind)
第10章:專注於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Focus on What Matters Most in Life)
第11章:實踐善意(Practice Kindness)
第12章:記住,每個人都有可以教你的東西(Remember, Everyone has Something to Teach You)
第13章:從難題中學溝通(Communicate through Challenges)
第14章:主動表達(Be the First to Say Something)
第15章:發現共同點(Discover Common Ground)
第16章:樂於助人,也樂於接受協助(Be Willing to Help and be Helped)
第17章:從愛出發(Let Love Lead)
第18章:與人交談陌生人-圓桌討論(Talking to Strangers—A Roundtable Discussion)
第19章:如何促成有意義的深度對話和活動(How to Facilitate Meaningful Big Talk Conversations and Events)
第20章:深度聊天旅遊指南(The Big Talk Guide to Travel)
結 論:最後一個問題(The Final Question)
觀看內容1/8
新書推薦
- 虛構
- 非虛構
- 學術
- 童書
- 日文

★普立茲小說獎、美國國家圖書獎小說獎得主亞當.強生(Adam Johnson)重建口述歷史,南島自然風貌,並發掘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
在當代文學不斷拓展地理與精神疆界的時代,著名作家亞當.強生帶來了令人震撼的長篇小說《尋路人》,這是一部少見以南太平洋為背景的小說,融合家族史、殖民創傷與生態危機的史詩。與其說它是小說,不如說它是一封寫給大洋洲的情書,也是作者對現代文明與失落文化的沉痛控訴。
尋路人

在加里·施特恩加特(Gary Shteyngart)和喬治·桑德斯(George Saunders)荒誕文學傳統的影響下,誕生了這位被《大西洋月刊》譽為「她這一代後蘇聯作家中的佼佼者」(one of the leading post-Soviet writers of her generation)以及瑪格麗特·愛特伍(Margaret Atwood)稱為「值得關注的新人」(a new talent to watch)的首部小說,講述了三位烏克蘭女性和一隻極度瀕危的蝸牛在資本主義、外國入侵、浪漫和生存的考驗中所經歷的磨難。
2022年,烏克蘭。娜絲佳(Nastia)和她的妹妹索莉瑪亞(Solimaya)捲入蓬勃發展的烏克蘭新娘行業,受僱來烏克蘭參加「浪漫旅行」的西方男子,為他們尋找夢中情人提供娛樂。耶娃(Yeva)則是一位孤僻且特立獨行的科學家,她在作為實驗室的拖車裡嘗試培育出這個地區日益減少的蝸牛品種,但她總是失敗。
"終結"單身: 烏克蘭新娘的反撲

★版權已售英國(Brazen Books Hachette)、法國(Laffont)、西班牙 (PRH Spain)
★作者經紀公司 CAA 認為娜塔莎.阿里(Natasha Ali)的小說融合了多元風格與主題,她的文筆讓人聯想到多位風格鮮明的女性作家——如 Daisy Johnson 探索身份與主體的實驗性敘事、Julia Armfield 聚焦於女性身體經驗的書寫、Shirley Jackson 以哥德式恐怖寓言對社會進行犀利批判、Bora Chung 則以奇想科幻探討女性與存在的邊界,而 Eliza Clark 則觀察並解剖未來社會的病態與荒謬。
伊甸複製人

近幾年小說市場一直很低麋,不少經典小說的出版社經過審慎評估後,選擇不再續約版權,其中就包括今天想推薦給大家的這本——史蒂芬・金的《撒冷地》('Salem's Lot)。
談起恐怖小說,David 大學唸英文系時讀過 Bram Stoker 的《德古拉》(Dracula),那種哥德式的恐怖至今仍令人印象深刻。像是「我的復仇才剛剛開始!它將延續數個世紀,而時間是站在我這邊的。」(My revenge is just begun! I spread it over centuries, and time is on my side.)這樣的台詞,讀來仍會毛骨悚然。
撒冷地

#跩妙/德赫同人改編 #enemies to lovers #大受矚目新書 #愛情小說
★ 大受矚目跩哥 x 妙麗同人文改編!
等待與希望
最新消息
2025-07-30
David代理的小說Endling: A Novel by Maria Reva入圍布克獎長選單Man Booker Prize Longlist)
中文書訊請參考:
https://www.bardonchinese.com/book/3151
歡迎和David (david@bardonchinese.com)/Karen (karen@bardonchinese.com)索取書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