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故事以國中三年級的考生蒼子為敘述者,因某種原因而不去上學,在補習班學習。
國三的暑假,蒼子的母親帶回了一位即將告別人世的前同事,名叫Banami。
對於為什麼是我們家,為什麼是現在,蒼子感到非常生氣。
然而,由於一些巧合,她們開始一起努力參加入學考試,這就是這本書的開端。
以一個普通家庭的視角,深入探討了女孩蒼子和Banami之間的不尋常而感人的羈絆。
由於是以國中女孩的第一人稱進行敘事,使用簡單易懂的文體增強了故事的真實感。
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蒼子在商店遇到同級生的場景描寫。尤其是同級生之間的相互嘲笑和路過成年女性的厭惡反應,展現了一種微妙的平衡感。
這種描寫突顯了青春期的粗魯和殘酷,同時也考慮到了大人的視角,透過對不理智行為的批評,使故事更為豐富。
小說中,Banami的疾病名稱未曾提及,而蒼子的朋友Hina遭受親友虐待,但有關她的家庭狀況的描寫卻未透露太多細節。
作者通過蒼子的言辭強調對庸俗好奇的反感,呼籲讀者應以更加理智的態度面對這樣的問題。
在故事結尾處,隨著與Banami兒子的對峙,再次引起讀者的興趣。
同樣的情節再次出現,但在這裡,蒼子生氣地大喊「對女生說什麼!」對一名陌生男性的不滿表達得淋漓盡致。
從受害者的立場來看應該感到憋屈,但蒼子在遭受如此多的霸淩中卻奇蹟般地沒有扭曲,公正的審視加害人,或許是母親的悉心照顧讓蒼子得以在霸淩中保持心態端正。
書名《當我化作鳥的時候》源自英語文法的問答,寓意著人們只要保持正確的心態,就能在生命的最後一刻展翅進入新的世界,這為整個故事注入了讚歌和希望的元素。
評審將本書稱為一種「庇護小說」,書中強調了被壓迫的女性跨越世代和年代組成家庭的故事,而男性們被排除在外。
蒼子的父親和弟弟是外人,Banami的丈夫和兒子也只是次要角色,都缺乏存在感。
另一個引人注目的點是,加害者與被害者沒有和解的結局,這與近年來文學作品中的潮流相悖。
加害者和被害者之間的相互理解不一定要以歡喜結局結束,作者強調了被害者沒有原諒的義務,突顯了當代社會對於LGBT和家庭暴力的高度敏感。
目次
當我化作鳥的時候--------------------------------------------5
我是快樂的,永遠--------------------------------------------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