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作者查詢
ISSEI NISHIOKA
西岡壱誠

西岡壱誠(ISSEI NISHIOKA)

1996年出生。擔任公司Carpe Diem的代表。

從偏差值35的水平開始努力,目標是進入東京大學,但在第一年申請時不幸不合格,之後在第二年嘗試同樣不幸不合格,經歷了兩年的失敗。

然而,在陷入似乎沒有出路的絕境時,重新審視了自己以往的學習方法,結果偏差值提高到70,通過東大的模擬考試名列全國第四,並成功進入東大。

為了將成功的學習方法和保持積極性的技巧傳授給全國的學生和教育工作者,於2020年創立了Carpe Diem有限公司。

目前,他在全國各地的高中為高中生教授思考方法和學習方法,並為教育工作者提供教學方法的諮詢服務。

他還經營YouTube頻道"スマホ學園",向約1.2萬名訂閱者傳授學習的樂趣。

他的著作《東大讀書》、《東大作文》、《東大思考》、《東大獨學》(均由東洋經濟新報社出版)是累計銷售量達到40萬冊的暢銷書。

此外,還有《偏差值35從東大合格開始發現的聰明人的不同之處》(日經BP)等多本書。

作品

優等生培養手冊--破解「優等生」自主學習動力的的秘密,三大步驟,讓孩子變得愛學,會學,能學。 大多數人都不愛學習。每到學習時間,注意力分散、思想不集中、寫作業拖拖拉拉、經不起遊戲的「誘惑」......。   學霸也並非每個人都熱愛學習,但是他們掌握了讓自己保持學習的動力,持續學習韌性的「技巧」。 本書透過三大步驟,解說如何保持學習的動力。 1. 在「學習前」整理要做的事情 - 創造自發產生學習動力的環境 2. 消除「學習中」的干擾 - 持續保持已經激發的學習動力 3. 反思「學習後」 - 塑造持久的學習動力   本書在這三個步驟中,以鮮活、靈動的內容,分別為讀者提供了具體有效,有力可行的解決方案和對策。 比如,將目標進行數值化、改變學習場所、利用輸出>輸入的技巧、保持高效學習的技巧、設定雙重目標等等。 此作者其作品的特色是解析背後的原理並且提供實際的方法,實操性特別強,能夠幫助讀者實際應用以面對不同學習上的困難。   內容節選Pick Up 輸入而不做輸出,通常不會成功。 想要讓學習更高效,要懂的掌握「輸出」的技巧。   例如,社會學科的學習。對大家來說,哪種學習方式更容易集中注意力呢? A. 閱讀社會學科的教科書 B. 解答社會學科的問題集 可能大多數人會發現,與其閱讀A的教科書,解答B的問題集更容易集中注意力,對嗎? 與「輸入」(讀、聽別人說話)相比,人們更容易集中注意力於「輸出」(解答問題等)。 在這個主題下,我將分享以「輸出」為主的學習方法。   朝著目標前進 為什麽「輸出勝於輸入」更容易集中注意力呢?這是因為輸出的「要做什麽」更加明確。 以閱讀書籍為例:當考慮閱讀書籍時,目標通常不太明確。一般來說,人們只是說「我要讀」,但目標不太清晰。 相反,如果是「解答問題」,目標就更加明確了。我們可以明確地知道自己要「解答問題」或者「提高解題能力」。 有了明確的目標,我們更容易為之努力。   輸出被記錄下來 此外,輸出是可見的。例如,「閱讀書籍」或「聽別人說話」不容易衡量進展。雖然這些活動是為了準備能力,但完成後不一定會有明顯的成就感。 而「解答問題」或「整理筆記」等輸出活動,可以清楚地看到進展。這些輸出作為記錄將一直存在。如前所述,目標設置方面,輸出更容易應用。   輸出的指示明確 例如,對於輸入的情況: 「閱讀3頁」被設定為目標。 然而,有些人可能只是快速瀏覽了一下頁面的內容,而有些人可能會認真地記憶。 雖然這兩種方法都被稱為「閱讀3頁」,但不同的人可能想象的內容是不同的,這種情況很常見。 與此相反,輸出更加明確。當我們設定目標為「解答3個問題」時,每個人都會想象出相同的指導方向。這樣,輸出比輸入更容易理解。 因此,如果要選擇的話,與其「閱讀」或「聽」,不如選擇「解答」或「寫」。   輸出的方法 現在,我將具體介紹輸出的方法。總的來說,有以下三種方法:   「聽」→「寫」 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課程,當你聽課時,嘗試將需要記住的重點寫在筆記上。 只是聽課可能會讓你感到疲倦,所以務必讓手動起來。特別是在觀看線上課程或課程影片時,一定要記筆記!這一點非常重要。 「聽」、「閱讀」→ 「解答」 當你聽課或閱讀書籍時,確保隨後進行測試,並爭取得滿分。通過在學習時設置測試作為前提,你的輸入質量也會提高。   「閱讀」 → 「寫」 不僅要閱讀書籍,還要整理內容並製作筆記。此外,在回顧筆記時,考慮是否可以添加更多的重點信息。以「寫」作為輸出的起點來思考。 最後,使用五感進行學習,而不僅僅是依靠腦海。 因此,與其依靠「輸入」,不如考慮以「輸出」為基礎的學習方法。 這將有助於提高學習效果,最終取得更好的結果!   準備好學習場所 在大家一起學習的地方學習通常是效率最高的! 接下來,我們來談談學習的地方。大家平時都在哪裏學習呢?很可能大多數人都會在家裏,尤其是在自己的房間裏學習,不是嗎? 但事實上,學習並不是最好在自己的房間裏進行的。 「什麽?為什麽不在自己的房間裏學習?」 有人可能會這樣想。我會為大家解釋一下原因,請耐心聽我講。   東大生在外面學習 即使是東大的學生,考試期間也只有少數人會把自己關在房間裏學習。 那麽他們通常在哪裏學習呢?他們中的大多數人會在輔導班的自習室或者附近的圖書館等地方,在「外面」學習。 實際上,東大的學生中,有不少人選擇去輔導班只為了能有個地方可以自習。 他們去輔導班並不是為了聽課,而只是因為在那裏有一個適合學習的地方。更有甚者,一些人在外面學習後,在家裏幾乎不再學習。 我聽說過這樣的故事:有位家長擔心自己的孩子從未在家裏看到孩子學習,於是感到非常擔憂,不知道孩子是否能應付考試。 然而,半年後,孩子成功地考上了東大。輔導班的老師對他說:「XX同學,你真的非常努力學習!我從未看到過他學習以外的樣子,他確實非常努力!」 東大生有一個學習的習慣,那是為什麽呢?答案非常簡單:因為在外面學習更容易取得進展。   不需要思考,身體就會自動行動的原因是? 這裏我來突然提個問題,請大家回答。每天洗澡是不是很辛苦呢?當然,也有人喜歡洗澡,因為泡在熱水裏很舒服。 實際上,我認為洗澡是很辛苦的事情(當然,我還是每天都會洗澡的!)。洗澡的一般步驟是不是像這樣的? 每天都要花時間清洗浴室,然後放滿水,脫下衣服,使用洗髮精……。 儘管有這麽多步驟,但是進入浴室後,有多少人會想著「現在要做什麽?」然後一步步考慮洗哪個部位呢? 事實上,大多數人在洗澡時幾乎不會有這種意識。為什麽身體可以在不思考的情況下自動行動呢? 原因很簡單:因為這些動作已經成為習慣。   和洗澡一樣,習慣很重要! 為什麽我要提洗澡的例子呢?因為學習也是如此。如果事情已經成為習慣,那麽就可以輕鬆地採取行動,但如果沒有習慣,就難以行動。 大家在家裏可能會感到「我不想學習」的原因就是因為缺乏學習的習慣。 比如說,當你去學校的時候,你會覺得:「嗯,我可能該好好上課了吧。」儘管有點懶,但大多數人都會有點學習的意願。 當你去學校時,你會發現其他人也在學習,於是你也會學習。學校,也就是外面的地方,是一個有學習習慣的地方。因此,我們可以在不自覺中學習。 然而,在家裏學習和工作的習慣通常沒有養成。家被認為是「休息的地方」,這個觀念已經根深蒂固。所以,在家裏,大多數人更容易想「玩」而不是「學習」。 所以,大家應該嘗試到外面去學習。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可以作為學習場所。附近有輔導班或學校的自習室嗎?附近有圖書館嗎? 有沒有適合自習的咖啡館或快餐店(請事先確認是否允許學習)?還有市民可以使用的共享空間嗎?有很多地方可以當作學習的場所。 首先,找到一個你覺得「我要在這裏學習」的地方!然後,將在那裏學習變成一個習慣!這將有助於提高學習效率,最終會取得更好的成績!   設定雙重目標! 目標過高也不行,目標過低也不行,適中最好。 到目前為止,我已經談到了如何製定計劃。但是,有時候我們製定計劃後無法按計劃實現。例如:「我的目標是完成一頁內容」,最後可能只完成了一頁。 設定過高的目標而無法實現時,往往會感到一切都變得不好。比如:「啊,原本計劃上午學習,但現在已經中午了,今天就不學了吧。」 或者「我完全做不到!」這些情況發生後,通常會放棄後續的計劃。 一旦有一項計劃無法按計劃進行,其他計劃也就不再重要了。大家是否也有類似的經驗? 目標設定應在「最低」和「最高」之間! 我認為,三天捕魚兩天曬網的人之所以容易放棄,原因就在於此。例如,設定目標為「每天做100次仰臥起坐」。 前兩天還能完成目標,但到了第三天感覺難以完成時,我們往往不會選擇「至少做90次」,而更可能選擇「幹脆不做了」。 這種困擾通常是由於設定的目標過高所導致的。然而,如果目標過低,我們會限制自己的潛力。   人們通常只會做自己認為「15頁就夠了」的事情,因此我們應該設定較高的目標。 但是,一旦失敗,情緒會受到打擊,無法按計劃進行。在這種情況下,雙重目標法是一個好方法。 我們可以設定最低目標和最高目標兩者。最低目標是我們想要確保達到的最低要求,而最高目標是我們想要盡量達到的最高要求。 然後,我們的目標就在這兩者的中間。這種方法實際上被許多東大學生使用。 在設定目標時,他們通常不只是設定一個目標,而是設定了兩個。   確保感受到可靠的成就感 由於同時設定了最低目標和最高目標,只要達到這個「中間」,我們就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目標。 這樣一來,我們就不會設定過高或過低的目標。一旦設定了「最低目標」,當我們達到這個目標時,就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設定這個目標,就可以防止一旦一個計劃無法按計劃進行,就感到一切都不好。如果設定了「至少要做30次仰臥起坐」的最低目標,那麽就不太可能完全不做了。 但要註意,最低目標必須是真正可以達到的。如果無法達到「最低目標」,很容易就會再次陷入「不行了,不想做了」的情緒。 因此,確保最低目標是可以實現的非常重要。一旦達到最低目標,就會感到一定的成就感。這種成就感會激勵我們繼續前進。 透過不斷獲得成就感,我們可以逐漸積累能夠做到的事情,這將最終積累成一個龐大的成就。這就是「積少成多」的道理!
回到最上層回到最上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