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作者查詢
Tsuta
つた

2011年於橫濱出生,在京都長大。為「AKICHI SCHOOL」的學員。最近熱衷於新聞撰寫和單口相傳。喜歡的說書人是春風亭一之輔。從三歲起就開始看電影《男人真命苦》,夢想有一天能再見到車寅次郎。矢萩多聞的女兒。

作品

美,究竟是什麼?為何會有別具匠心的創作和難以入目的作品?身為畫家的作者與九歲的女兒,展開以「美」為主題的對話。本書以13個章節組成,每一篇以一個主要物件為主軸,童年趣事、成長過程、旅居印度時的所見所聞⋯⋯,即便是生活中在常見不過的物品,也能從中窺見「美」的一角。   第一篇:從初次海外旅遊的體驗談起,對年幼的作者而言一開始並不想去尼泊爾,然而在旅途中漸漸喜歡上當地的美。   第二篇:以河川為主題,描繪了作者與河川的回憶,成年後旅居印度時的住家附近也有一條河,當時替病逝的友人將骨灰撒入河川時,不禁讓他思考起萬物的循環與輪迴。   第三篇:年幼時作者常與母親一同去專賣公社購物,當時的他總會被高架橋上的噴漆畫吸引,中學時甚至有為了畫壁畫而向同學籌錢的趣事,而如今他似乎已能了解在牆壁留下畫作的心情。   第四篇:以和家人吃飯時的趣事帶入主題,闡述餐具、飲食與人的連結。   第五篇:不知何時庭園已成生活的一部分,自小在橫濱長大的作者更是有許多機會與自然接觸,留下許多與庭園相關的記憶。   第六篇:西瓜、芒果、波羅蜜等,講述許多水果與記憶的篇章。   第七篇:作者從以前飼養的貓咪的一生為契機,展開一連串對人生、自然、生死的反思與思考。   第八篇:從小學時專精於書法的老師、自我挑戰能寫多小的字等童年趣事起,到如今裝訂師的工作,闡述作者與文字的淵源。   第九篇:小時候從河邊、公園等撿來的石頭為始,延伸到南印度的世界遺產石雕、班加羅爾的南迪山,以及回到日本後每到新地區總喜歡前往與岩石相關地區的習慣等,以及作者對宇宙的看法。   第十篇:11歲時被海浪捲走的恐懼令作者印象深刻,以此為契機作者回想生命中遇到的各式各樣的人。   第十一篇:火代表著文明的進展,而製陶、炊事等也會用到火,小學時初見火災發生的衝擊,一場蓄意縱火導致憾事發生的事故,至今仍留在作者心中。   第十二篇:合唱時總能容易辨別音感的好壞,而究竟歌聲是什麼?音痴又是什麼?作者認為並非寫在樂譜上的才是「正確的」、「美麗的」,每個聲音都有其價值。   第十三篇:文章、詩、俳句,同一種言語卻有不同表現方式,母親去世後感受到文字力量的作者意識到文字能夠替去世之人留下東西的力量,文字雖無法紀錄下所有事物,卻也因此而美。
  
回到最上層回到最上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