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suki Itoh
いとうあつき
いとうあつき
いとうあつき(Atsuki Itoh)
插畫家。文教大學教育學部心理教育課程畢業。在擔任幼兒老師後,她成為插畫家。
著有『木精』(文・森鴎外/立東舎)『春は馬車に乗って』(文・横光利一/立東舎)、『26文字のラブレター』(遊泳舎)等書。
作品

悲傷與療癒的故事
我大約六、七歲的時候,父親撿到一隻掉在院子的小麻雀,給我和弟弟看時,我們高興得跳了起來。
父親用橘子箱為牠做了一個鳥窩,隔天母親帶回來「鳥飼料」給牠。
小麻雀吃得高興,我們接二連三地給牠食物,直到牠的肚子變得圓滾滾的,最後倒在那裡。
無法挽救之下,我流著淚看著它斷氣。當時並不存在適量這個概念。
讓牠死去的懊悔,在此後的好多年裡始終揮之不去。我的任何形式的罪惡感,根源都在這隻小麻雀身上。
《chikakusaku》的主角英治,也因弟弟的死而深受自責之苦。而拯救他的正是信三叔叔。
被經營移動養蜂的叔叔帶到油菜花田中,隨著時間的推移,英治發現即使是活潑樂觀的叔叔,也背負著悲傷,於是他心靈的門終於打開了。
後來英治遇到了一位在江戶時代無法成佛的女畫師,她因兒子的死而抱有罪惡感,繼續不斷畫著蠟燭和火焰。
這位自責於「殺了孩子」的女人聽到英治向她坦白「我也殺了弟弟」的事故―――
英治在暗中持續拜訪她,僅僅是待在她身邊,便將從信三叔父那裡獲得的療癒回饋給這位畫師。
然而,無法癒合的悲傷與宿命確實存在。
例如在戰爭中失去雙腿消失於故鄉的叔叔,街角看到的受傷軍人,還有每年生產小狗卻被遺棄的母狗……。
雖然毫無辦法,然而靜靜地側耳傾聽、凝視的英治,讓我覺得他一定會成長為一個內心堅強、關心他人心情的大人。真心希望如此。
《chikakusaku》是以昭和20年代末至30年代、仍然能看到戰爭創傷的舊宿場町為舞台,主角英治在面對孩童的自覺與無奈的同時,靜靜地觀察著成人世界的無奈。
這種視角即使是現今的孩子們也能感同身受。對於成年人來說同樣值得閱讀,因此我希望現代的孩子們和大人們都能讀一讀這本書。
徹底調查歷史的今井恭子老師,以戰後昭和為舞台,創作出悲傷與救贖的故事。透過英治和周圍大人的面對與接受悲傷,讓人感受到生活的堅韌與力量。
以《こんぴら狗》獲得三項兒童文學獎的今井恭子老師,描繪了懷有心靈創傷的孩子們在與他人互動中,堅強成長的真實故事。
此外,書名的『チカクサク』是電報文。具體意思請參閱本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