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作者查詢
Eiji Masuda
増田英次

増田 英次(Eiji Masuda)

律師,美國紐約州律師。增田partners法律事務所代表。

中央大學法學部法律系畢業後,進入西村綜合法律事務所(現在的西村朝日法律事務所)。

之後擔任美國耶魯大學法學院客座研究員、美林日本證券株式會社法務部長(個人客戶部門)兼執行董事。

曾就職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LL.M.),設立了增田partners法律事務所。

目前身兼多家上市公司的高管、合規委員會委員等職。

在從事企業、金融法務、m&a、訴訟等法律業務的同時,作為法律合規第一人進行了多次演講,大受好評。

2009年、2010年、2012年及2013年度被選為「Best Lawyers in Japan」之一。

作品

靜態努力--在努力與躺平中找到人生的平衡,讓正確的努力打破命運束縛。 本書透過自己的親身經歷和深刻思考,探討「努力」這一主題的書籍。 作者的長子一生下來,就有重度障礙,生命中的9成時間都靠著人工呼吸器維持著生命。 在長達3年10個月的治療中,作為父親的作者,翻遍了所有的醫學學術文獻,做了所有能夠拯救自己孩子的一切努力, 然後在3年10個月後,自己的兒子連自己的父母都沒有認識,就離開了這個世界。   這長達3年10個月的歲月的努力白費了嗎? 在書中,作者不僅解答了關於努力的困惑,還提出了如何通過正確的努力來改變命運和實現人生目標的策略。 全書充滿了作者的智慧與實踐經驗,尤其適合那些在逆境中掙扎、迷惘或感到疲憊的人。   努力的必要性與挑戰 從小到大,我們一直被告知努力是成功的關鍵。 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開始對「努力」產生疑問:努力到底是否真的有意義? 如果沒有天賦,努力是否注定無效?在沒有回報的情況下,如何堅持下去?這些問題在書中得到了逐一探討。 作者分享了自己在律師行業中的經歷,承認盡管自己在某些領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依然面臨過許多不公平的處境和困境。   「努力」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主題,它涉及到個人的堅持、命運、宿命以及運氣的因素。作者認為,在困境中,努力的意義常常會被質疑。 尤其是當人生遭遇重大挫折時,努力似乎變得毫無作用,甚至會讓人覺得一切都變得徒勞無功。 這些感受並非空穴來風,很多人都曾在生命中的某些時刻深陷絕望與迷茫。 然而,作者強調,無論如何,正確的努力是能夠帶來改變的,盡管其結果未必總是立即顯現。   正確的努力:行動與休息的平衡 在書中,增田英次並非單純地強調無休止的奮鬥,而是提出了一種「正確努力」的理念。 他認為,努力不僅僅是不停地工作,而是要在艱難的情況下找到平衡,適時地休息和調整心態。也就是「靜態努力」。 他提到,「努力需要休息」這一章節,強調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適當的休息能夠幫助人們恢復精力,保持清晰的思考,這對長遠的成功至關重要。   此外,增田也提到,「努力是科學」。他認為,努力並非憑空產生,而是需要透過科學的方法來進行規劃與執行。 透過合理的計劃和步驟,人們能夠將努力轉化為實際的成果,而不是盲目地追求不切實際的目標。   努力中的自豪感與內心的強大 在作者看來,努力的真正意義不僅僅是外部的回報,更重要的是由此產生的內心自豪感與成就感。 他在「從終極努力中產生自豪感」一章中提到,儘管外界的認可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努力過程中個人的成長與提升。 無論最終是否成功,那種持續努力所帶來的自我超越感才是最值得珍惜的。 在這一過程中,作者也特別強調了「靜態的努力」。在生活和工作中,許多偉大的成就往往是在無聲無息的努力中逐漸完成的。 正是那些默默堅持、不張揚的努力,最終能夠帶來深遠的改變。 此外,作者還進一步探討了「愛與努力」的關係。在他看來,真正的努力並不是為了某種外在的獎賞,而是源自內心的熱愛與對目標的堅定信念。 只有當人們在做自己真正熱愛的事時,努力才能變得具有持久的動力和意義。因此,找到自己真正熱愛並願意為之努力的事物,是實現持久努力的關鍵。   本書的核心主題之一是如何面對人生中的逆境。作者在書中分享了自己曾多次站在絕望的邊緣的經歷,儘管曾經迷茫、痛苦,但他始終堅信,努力是改變命運的關鍵。 無論外界如何變化,只要堅持做出正確的努力,最終都會迎來屬於自己的轉機。   「靜態努力」是什麽? 作者認為,努力有兩種。一種是即使面臨困難,也要積極果敢地向前衝,努力克服並迎接挑戰;另一種是,在風暴和激流中堅韌不拔地忍耐、忍受。 前者是「動態」的努力,而後者則可以稱之為「靜態」努力。 關於「靜態」努力,讓我具體說壹下。「靜態」努力可以換句話說就是「不與流向抗衡」。 當逆境和艱難的考驗來臨時,盲目地去迎接挑戰,就像是逆流而上的河流。越是努力,反而越難以成功。 在這種情況下,繼續下去,最終可能會被淹死。   在這種時候,要努力不被激流沖走,抓住岩石,進行「堅持到底」的努力。正面接受,不逃避。 然後,盡力堅持在那裏。然而,這並不意味著毫無意義地忍耐。 遇到極其艱難的困境時,不要急於尋找解決方案,也不要急於採取行動,反而要在這個逆境中「痛苦就痛苦到底,苦難就苦難到底」。 重要的是,在這一過程中,停下腳步,蜷縮起來承受痛苦。   當極限的逆境和考驗來臨時,人是很難立刻站起來的。 我們可能會產生「我不想面對現實」的心理狀態,有時甚至無法理解發生了什麽,或者不想理解。 我們可能會處於茫然失措的狀態,完全處於擊倒狀態。   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會開始反思:「為什麽會發生這樣的事?我哪裏做錯了?為什麽是我?為什麽會這樣……?」 在沒有答案的狀態中,思想會不斷循環,毫無目的地徘徊。我認為,這樣也是可以的。我們可以每天思考,悲傷,痛苦。 如果想哭,就哭個痛快。如果悲傷或痛苦,就盡情地哭泣,盡情地痛苦。盡情地體驗你的情感。 我認為,這正是「不與流向抗衡」的含義。有些人可能會認為,「僅僅不抗拒並不能解決問題,也不是努力」。 但是,換個角度來看,如何呢?不妨將「承受痛苦,掙扎與忍耐」看作一種值得尊敬的努力行為,作為一種積極的智慧,我認為這非常重要。 雖然這並不是演歌的世界,但即便是在悲傷和痛苦中,堅韌忍耐也是朝著最終目標前進的必要階段。 這本質上就是有種真正的「努力」。當然,也有一些人可能會批評這種做法,說這樣做會憂鬱,或傷害身體,甚至有人會說這只是自願受虐。 甚至有人會認為這種做法「效率極低,根本沒有技巧」。 然而,當我們真正遭遇到過度的考驗時,處於極限的困境,陷入絕境,已經沒有任何可以採取的措施時,正是這種極端的經歷, 才能激發我們從內心深處站起來的勇氣和希望。也許有人不同意,但至少對我來說,這是事實。 歷史上也有這樣的人。比如釋迦牟尼。為了撫平自己的困惑和不安,他捨棄了家人和一切,經過了六年的艱苦修行。 在最後的關頭,他幾乎命喪於此,但最終在極限的狀態下,他終於獲得了覺悟。「中庸才是唯一的答案。」這正是他在經歷極限後得出的結論。 當然,對於那些機智、反應快的人來說,也許不需要經歷極限的痛苦。畢竟,經歷痛苦並不是「目的」。 每個人都不一樣,而「必須經歷痛苦」這種論調完全沒有意義。 但是,像我這樣處理事情不太機智、無法馬上行動的人,遇到過於艱難的考驗時,如果能更加積極地看待愚鈍地堅持到底和深思熟慮,也許會有不一樣的收獲。 如果真的無法改變現狀,那麽就接受它,並思考在這種逆境和考驗中,我能做些什麽。 你可以盡情享受這個過程,甚至有時候,可以用一種心態去看待它:「哦,我的人生真是過山車般的起伏。」「又有新的難題降臨了,下一步該怎麽應對呢?」 對那些認為這些建議毫無意義的人,我想直言:「即便得了憂鬱症,甚至身體壞了,也沒關係。即使比別人落後1年,2年,甚至3年,也沒問題。」 事實上,我在中學到高中的家庭崩潰、家業破產和大失戀中,曾因身體健康問題患上了嚴重的病症,曾經面臨過很嚴峻的困境。 高三時,我的出席率幾乎勉強及格。 後來我決定先參加大學入學考試,但入學後,我又因手術需要休學了一年。 但對於像我這樣的人來說,別人「要珍惜身體,不要太過勞累」的忠告是沒有意義的。 如果以半心半意的態度處理問題,結果往往會適得其反。 因此,如果現在你正在面臨試煉,我不會輕易地去安慰你,而是想說:「盡情地承受痛苦吧。 即使釋迦牟尼都曾經歷過極端的痛苦,作為凡人的我們,承受痛苦是理所當然的。讓我們堅定信心,堂堂正正地承受痛苦吧。 這樣,在痛苦過後,輝煌的未來一定會等著你!」   內容節錄 「動態」努力所能實現的與不能實現的事情 「動態」的努力並非總是有效。宿命可能無法通過「動態」的努力來改變。 有些災難性事件,如突如其來的天災、威脅生命的疾病如癌症、孩子的早逝(儘管父母先於子女去世在某種意義上是理所當然的, 除非是未成年之前的分離,因此不必特別稱之為嚴酷),以及親友或摯愛之人的死去,往往會不公正地、不平等地降臨在我們身上。 然而,在這種情況下,單純的拼命努力,甚至基於科學方法的「動態」努力(第8章),也無法奏效。   實際上,當我們遇到嚴酷的逆境或考驗時,越是持續「動態」的努力,越是陷入困境。 原因很簡單。那些讓我們感到再也站不起來的痛苦經歷,實際上正是需要根本改變自己生活方式和思考方式的時刻。 此時,之前的做法和依賴的「動態」努力根本不起作用。 就像當你試圖撥打已經無法使用的電話或通信線路時,雖然不斷嘗試也是徒勞的。此時,必須採取全新的方法。 這一覺醒或頓悟的時刻,決定了你是否能夠最終恢復和復甦。 一旦意識到這一點,後續的「動態」努力將能夠結出成果。 儘管宿命無法改變,但通過「靜態」的努力,轉化為「動態」的努力,提升努力的品質,進行有意義的、終極美麗的努力,你將能夠改變自己的命運。 因此,在「動態」努力的機會到來之前,應該始終保持「靜態」的努力。 此外,無論你為追求自己未曾獲得的使命(任務)做多少「動態」的努力,實際上都不會帶來真正的成果。雖然這聽起來很冷酷,但我認為這是一條嚴苛的規則。 對於那些困惑於自己使命和願景的人,或許會反駁:「如果不知道使命和願景該怎麽辦呢?知道了就不需要再掙扎了,不是嗎?」但是,我認為這種看法是錯誤的。   因為這些人只是滿足於「自我尋找」,並沒有認真去尋找自己的使命。更進一步說,他們並沒有經歷過嚴酷的試煉,也沒有做好「自己負責」的覺悟。 問題在於他們的「靜態」努力明顯不足。了解自己的存在意義和角色是必要的。在這個過程中,有時需要做一些看似無用的努力。 然而,透過經歷一些看似無用的苦難,甚至是錯誤的努力,最終會找到自己的使命和角色, 從而堅定不移地進行與之相匹配的、有意義的終極美麗的「行動」努力,這才是逆轉和復興的關鍵。   但需要注意的是,沒有所謂的「“絕對正確的使命」。根據不同的年代和命運的流動,使命也可能發生變化。 因此,儘管「動態」的努力在明確使命後會成為強大的武器,但為了找到使命,實際上更適合的是「靜態」的努力。   持續「靜態」努力的意義 當你持續靜態努力時,某一天,突然會有像霧氣瞬間散去的時刻。 當你在思考、掙扎時,甚至連思考本身都感到痛苦,想要放棄一切。但有時,你會突然進入「無」的境地,眼前原本看不見的提示和道路會突然出現在你面前。 儘管在掙扎時需要體力和精力,但當你用力過猛時,甚至連眼前的東西也看不見。 即使是原本應該看到的事情,你也會忽略。當你筋疲力盡,力量消耗殆盡時,腦袋會變得放鬆,反而會發現那些意想不到的相遇、事件和機會。   以前有一部名為《巨人之星》的漫畫。我記得小學低年級時,我總是盯著電視看。 這是典型的「運動根性」漫畫,在經濟高度增長時期很受歡迎,但在泡沫時代卻成了笑料。   然而,最近這部漫畫在印度被重拍,似乎又重新被評價。 言歸正傳,在《巨人之星》裏,主人公星飛雄馬在逆境中陷入絕境,感到一籌莫展,甚至墮入自暴自棄的狀態時, 曾經愛慕的女性——因某種原因被迫割去手指的京子——向他的對手左門豐作扔了一顆蘋果。 在左門未能接住蘋果的那壹刻,飛雄馬突然意識到京子投擲蘋果時沒有手指的握法所產生的獨特旋轉。 這一瞬間,星飛雄馬發現了大聯盟球三號的投擲方法。 正如這樣,在不逃避、掙扎和痛苦時,恰恰是「無可奈何」的時刻,會像被雷擊中一樣突然覺醒,產生某種頓悟。 對我來說,高中時期曾有過「沒救了……」的想法,正是在這種想法下,我在放學後偶然遇到一本書,這本書改變了一切。 從低谷中重新獲得了力量和勇氣。如果沒有那本書的邂逅,或許我現在已經不在人世了。 這就是面對困境時,不逃避也不逆流而上的做法。而在這種時刻,霧氣散去的瞬間出現,抓住機會,帶來最大的「效用」。 此外,在逆境或試煉中,所謂的「非效率」和「非生產性」實際上具有重要意義。 雖然在工作中,效率確實極為重要,但在逆境中,正相反,非效率和非生產性才是關鍵。正是在其中,隱藏著復興的機會和寶藏。 事實上,沒有任何訣竅可以幫助你發現寶藏。如果逆境或試煉可以通過簡單的訣竅和技能克服,那根本不能算作是試煉。 追求「效率」「合理性」「生產性」的人,也許更加愚蠢。至少,從年輕人的角度來看,追求這些的成年人,注定缺乏人生的深度,是無趣的。 就像《小王子》所說,「重要的東西是看不見的」,這些是不能通過效率、合理性和生產性發現的。要直接、愚鈍地面對困難和試煉。 雖然這可能會花費一些時間,但機會總會出現,必定會有復興的機會。 畢竟,我就是經歷過的人!在人生的漫長歲月裏,無論是1年、2年,甚至5年,這些都可以彌補回來。 對於那些在青春期遭遇試煉的人,可能會反駁說「我沒考上知名大學」「沒進入好公司」,但作為經歷者,我會這樣說:「沒關係,未來會有更大的驚喜等著你!」 不過,絕對要避免自殺和(非法)毒品。因為那樣,你真的會走到遊戲結束的時刻。 逆境或試煉來臨時,如何度過這一階段,對於未來的復興和重新振作至關重要。   努力一定會有回報嗎? 即使我們從內心渴望並付出極致美麗的努力,結果並不一定總是會如願而至。 真正的渴望和極致的美麗努力,雖然對於實現結果是必要的,但僅憑這些還遠遠不夠。 事實上,還有一個必須跨越的巨大障礙,那就是「運氣」。無論是競爭還是成功,運氣總是伴隨其左右。 我們必須得到所謂的「勝利女神」的微笑。 如果突然談到「運氣」,可能會讓一些人感到吃驚。而且,如果「運氣」在結果中占有如此大的影響力,那麽「努力」是否就沒有意義了呢? 這可能會讓一些原本積極的想法受到打擊。然而,努力與運氣的關係非常重要,是一個無法回避的課題。在這裏,我們不回避,不掩飾,願意正面這一問題。 對於頂級運動員來說,尤其是經歷過超難考試(各類學校考試和難關資格考試)或嚴酷試煉、逆境並成功克服的人,可能會感同身受:「沒錯!」 沒有運氣,結果是無法達成的。 儘管一兩次的「初學者運氣」可以忽略不計,但目標越高,運氣在其中的影響力就越大。 事實上,「運氣也是實力的一部分」。無論我們如何努力,有時也會遭遇運氣的缺席。 運氣並非一定能掌控,這正是最棘手的問題。因此,在思考努力時,真正需要認真學習的,就是如何吸引運氣。 那麽,如何才能召喚運氣呢? 如果沒有極致美麗的努力,「運氣」幾乎是無法掌握的。否則,機會永遠不會降臨。 然而,在付出極致美麗的努力之後,重要的是要學會將結果「託付」給某些東西。 這個「託付」的對象可以是神、佛、光,或者某種偉大的存在(超越人類智慧的存在)等。 「託付」意味著將自己無法控制的所有事務交給某些東西,達成與其的合一(這並不意味著推薦任何特定的宗教)。 或者,或許是拋去所有的願望、不純的動機、恐懼,甚至真誠的願景和使命,最終歸於「無」。 「感恩那些看不見的東西」「託付給直覺」的表達也是可以的。 「託付」意味著與情感完全相反的心態——「接受一切,託付一切」,這是一種寬容而平靜的心境。 當極致美麗的努力完成後,並且具備了「接受一切」的心態(達成協作),實際上,努力取得成果的概率會大大提高。 單單盲目地前進並不能保證一定會有結果,世界並非那麽簡單。 此外,如果我們仍然認為「所有成就都源於自己的努力」,那麽我們最多只理解了努力的一半。 當「託付」的心態與「極致美麗的努力」巧妙結合時,難以置信的力量會誕生,尤其是在面對不可抗拒的考驗和逆境時,這股力量會發揮出巨大的作用。 努力與結果之間,絕不是簡單的直線關係,而是「非線性關係」。這也是努力的有趣之處、深刻之處,同時也是它的難度所在。   目次 第1章 認真生活 第2章 改變命運 第3章 從終極努力中產生自豪感 第4章 用安靜的努力忍耐 第5章 努力需要休息 第6章 美麗努力的磨練方法 第7章 努力的結果只有神知道 第8章 努力就是科學 第9章 愛與努力
回到最上層回到最上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