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作者查詢
Mitsuyo Kakuta
角田光代

1976年生於神奈川縣。畢業於早稻田大學第一文學部文學系。1990年以《尋找幸福的遊戲》一書出道。1996年,以《假寐之夜的UFO》獲得野間文藝新人賞,2003年以《空中庭園》獲得婦人公論文藝賞,05年以《對岸的她》獲得直木賞,07年以《第八日的蟬》獲得中央公論文藝獎,11年以《樹屋》獲得伊藤整文學賞,12年以《彼岸之子》以及《紙之月》分別獲得泉鏡花文學賞與柴田煉三郎賞,14年以‘私のなかの彼女’(暫譯:我心裡的她)獲得河合隼雄物語賞,21年以《源氏物語》的全新譯本獲得讀賣文學賞。其他著作有‘月と雷’(暫譯:月與雷)、《坡道上的家》、‘私はあなたの記憶のなかに’(暫譯:我在你的記憶之中)、‘銀の夜’(暫譯:銀色之夜),以及散文集‘世界は終わりそうにない’(暫譯:世界似乎尚未終結)、‘わたしの容れもの’(暫譯:我的容身之處)、‘月夜の散歩’(暫譯:月夜下的散步)等。

作品

我想要幸福。我想要得到寬恕。我想要延長壽命。我想切斷關係。你的願望是什麼——? 『方舟を燃やす』作者全新推出的關於神明的短篇小說集!   我獨自一人去了斯里蘭卡,沒有告訴我的丈夫或任何人,我向神明祈禱,他會滿足我的願望,無論好壞,我都不能告訴任何人――。   神樂坂、緬甸、雜司谷、淺水灣、恆河。我該去哪裡,願望才能實現?在人人渴望依靠的時代,描寫8個尋找專屬神明的人們的短篇集。
什麼是才能?你會因為覺得自己沒有才能而陷入深深的自卑嗎? 本書故事以過去與現在兩個時間線交錯穿插的形式進行講述,分為1999年主人公·美紀上大學時的“過去”,以及2019年至2020年的“現在”。經由美紀的視角,講述了與姪子、祖父以及大學社團的朋友們之間所發生的各種故事,並從中探討究竟什麼才是“才能”? “過去”的時間線以美紀在大學時期參加服務性社團時發生的故事開始展開。美紀出生於香川縣,家裡經營着一家小麵館,高中畢業後美紀如願考上了東京的大學,離開了家鄉。剛上大學時,面對着豐富多彩的社團以及各種需要自己做出的決定,令美紀一時間難以適應,感到十分徬徨與不安。一次偶然的機會,美紀認識了同住學生會館的真鍋市子,市子向美紀推薦了自己參加的社團“麥之會”。“麥之會”是個志願者服務性質的社團,成員來自不同的大學。美紀參加“麥之會”後結識了很多投緣的朋友,有想當記者的宮原玲、喜歡攝影的遠藤翔太、綽號為嚕嚕米的後輩甲斐睦美等。一次隨社團去尼泊爾當國際志願者的活動令美紀終生難忘,讓美紀對志願者活動有了更深地認識,也讓美紀將幫助弱者視為自己的人生“使命”。 畢業後大家有着不同的發展。美紀最開始在一家出版社工作,同時還參加國際志願者活動;宮原玲如願成為一名記者,關注戰爭與貧困地區;翔太成為了戰地攝影師;嚕嚕米則在NGO團體中工作。進入社會後的短短几年裡,每個人都擁有了一些刻骨銘心的人生經歷。美紀在一次去約旦難民營參加志願者活動時,因同情心幫助了兩名兒童離開難民營,沒想到兩人離開難民營後不知去向,反而導致他們陷入可能變成兒童兵的危險中。美紀因此陷入深深地自責,開始對自己產生懷疑。宮原玲與翔太在伊拉克與約旦進行採訪時,被當地組織誤認為是間諜而被綁架。命懸一線的兩人切身體會到了戰爭的殘酷和生命的脆弱。最令人難過的是,嚕嚕米因工作去印度視察時遇上了火車脫軌事故,不幸離世。在經歷這些事情後,美紀重新思考自己的“使命感”和“才能”。“使命感”是一種才能嗎?所謂的“才能”究竟是什麼? 轉眼間來到2019年,美紀因在約旦的志願者活動中受到巨大打擊,停止了志願者活動,她辭去出版社的工作、步入婚姻,現在在一家甜點店打工。美紀在得知姪子開始不願意去上學後,便請了幾天假返鄉探親。在老家居住時,美紀和姪子在祖父母家幫忙整理東西時,發現了一整疊來自東京、署名“涼花”信件。美紀疑惑這位涼花女性是誰,於是藉由名字在網絡上搜索,發現涼花是一位年輕的殘疾運動員。美紀還查到,為了備戰東京殘奧會,涼花即將來到香川進行封閉訓練。 在好奇心的驅使下,美紀想方設法見到了涼花本人,涼花也向美紀講述了自己與祖父通信的背後故事。原來在戰爭中失去左腿的祖父一直有着當運動員的夢想,他當年為了參加殘疾人運動練習會曾多次前往東京。最後雖然祖父沒能被選上參加殘疾人運動會,但他在活動中認識了年幼的涼花,並將自己夢想寄托在小涼花身上,多年來一直通過寫信鼓勵和幫助涼花。最終涼花成功獲得了東京殘奧會的參賽權,美紀的祖父也與涼花約定一定會去東京看她比賽、為她加油。但2020年初開始新冠肺炎席捲全球,東京殘奧會也被迫延期舉行,最終祖父來不及等到殘奧會舉辦的那天就離開了人世。 美紀的前半生一直陷在自我懷疑的旋渦之中,她羨慕朋友們擁有既有意義又充滿挑戰的工作,而自己在挫折之後一蹶不振。美紀一直被別人的才能壓倒,得出自己沒有才能的結論,所以非常自卑。但在了解了祖父的故事後,美紀終於發現,所謂“才能”是上天賜予每個人的禮物,它千變萬化、沒有固定的形態,你需要用一生積極地去尋找、去探索,而不是用“有或沒有”簡單定義。  
回到最上層回到最上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