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作者查詢
Moisés Naím
莫伊塞斯.奈伊姆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的資深研究員,曾擔任《外交政策》雜誌總編輯逾十年,其全球事務專欄被數十家國際媒體轉載。著有《誰劫走了全球經濟》(時報)、《What Is Happening to Us?》,以及紐約時報暢銷書《權力的終結》(中信)。現居美國華盛頓特區。

作品

我們身處一個充斥著騙子的時代,假新聞橫行、名嘴橫飛、網紅治國、政商合流,我們每一個人似乎越來越容易被誤導、被操控。而當我們回顧歷史,騙術從來不曾缺席。但你是否曾想過:為什麼我們如此容易受騙?又為什麼在這個時代,我們似乎比從前更容易上當?為什麼這麼多聰明的人也會被騙?這本書並不是單純地描繪那些無良的惡棍與毫無戒心的受害者,而是一場對於現代社會脆弱結構的精彩解剖。從科技、心理,到制度上預防機制的崩解,讓我們每個人都成了被騙子鎖定的目標。   國際知名政治評論家莫伊塞斯.奈伊姆與資深新聞編輯齊科.托羅聯手出版,為當代社會敲響警鐘,提出一個關鍵問題:為何現代社會中如此多的騙子不僅能夠生存,還大行其道?作者認為,我們正處於一個「騙徒政治」(charlatan politics)橫行的時代,這種現象已滲透政府、媒體、金融市場、科技平台、甚至我們日常的價值判斷。   「當人急欲相信,會自己說服自己。」   本書首先回顧騙子的歷史與文化背景。過去的騙子通常是江湖郎中、街頭魔術師、煉金術師、神棍,在市井之間招搖撞騙,而現代詐欺犯的樣貌大幅進化,他們穿著西裝、坐擁千萬粉絲、掌握話語權,並善於操縱科技與情緒。這類人已不再只是為混口飯吃的市井小民,而是政府、企業家、意見領袖等掌權者。現代騙子的核心特徵不再是「說謊」,而是混淆真假、破壞事實判準、操控認知共識。他們的目標並非讓人相信某個謊言,而是讓人根本無法分辨是真是假。他們主要透過以下三種手段達成目的: 訊息操縱 現代騙子懂得操作媒體與社群平台,精準地設計言論與形象。他們製造海量資訊,讓人疲於分辨;他們也懂得利用「迴聲室效應」與「確認偏差」將受眾困在同溫層泡泡中。 情緒勒索 現代騙子擅長激起憤怒、恐懼與仇恨。他們的話語設計不是為了傳遞知識,而是為了煽動情緒。他們深知情緒是操控真相的最有力工具。 制度劫持 更令人不安的是,現代騙子不只遊走於制度之外,他們開始滲透、操縱制度。他們可能透過選舉上台,逐步破壞法治與媒體自由,使騙術成為政策、謊言成為國策。   這些手法在演算法的加持下更加具有針對性,而這正是本書要提出的警訊:現代騙徒不需要說服所有人,他們只需要讓足夠多的人懷疑一切。   為何我們這麼容易上當? 從古至今,騙子看準人類的渴望。夢想是人類的天性,而人類對夢想的渴望是無窮無盡的。生過病的人夢想康復,心碎的人夢想再次擁有愛情,貧困的人夢想富足,孤單的人夢想歸屬感。不論這些夢想是什麼。騙子將人類的夢視為一種可以剝削的弱點,藉此牟利。操弄的對象橫跨貧富、老少、男女,無論是宗教人士還是世俗群體皆無一倖免。讓人們對他們本人的信任與對夢想的信念混為一談,兩者變得難以區分,最終密不可分,便是其終極目標。   作者花了相當多的篇幅探討大眾心理在騙徒政治中所扮演的角色。現代人處於資訊焦慮與價值失衡的時代,尋找權威與歸屬感變得異常迫切,而騙子正好能提供這樣的幻象。書中特別點出幾個心理與社會因素: 對專業與制度的不信任 騙子懂得利用大眾對「菁英」、「學者」、「專家」的不滿,包裝自己為「反建制」的平民英雄,掩蓋其實質的操控意圖。 渴望簡單答案 在複雜的世界中,騙子提供簡單敘事:「問題都是某某人的錯」、「只要我掌權,一切就能解決」。這種簡化邏輯極具吸引力。 身份政治 騙子懂得創造「我們 vs 他們」框架,使選民或消費者將支持與認同轉化為情感忠誠,形成不容質疑的信仰共同體。   我們正處於一個真相稀缺的年代。《騙子進化中》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只是警告我們世界變壞了,而是讓我們看到這場騙術革命如何具體發生、如何成形,並且為何這麼有效。無論是對政治冷感的讀者、在媒體與行銷領域工作的專業人士,或是一位正在關心社會未來的公民,都能在本書中找到深刻共鳴與實用警示。尤其在社群媒體崛起、真假難辨的後真相時代,本書提供的是一面鏡子,不只是讓我們識破別人的騙術,更讓我們反思自己是否也曾不知不覺自投羅網,甚至成了騙子的共犯?   作者不炫技、不說教,提供系統性的拆解與冷靜的分析。在資訊混戰、情緒政治盛行的今日,這本書帶讀者重新認識社會脆弱性。唯有認識騙術的運作方式,才有可能守護真實與理性這兩個最基本的公共價值。
回到最上層回到最上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