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作者查詢
Nellie Chu

Nellie Chu 為昆山杜克大學文化人類學助理教授。

https://dku-cn.academia.edu/NellieChu

作品

農業經濟邁向工業經濟,再進一步走向消費經濟的過程中,社會底層的人們總是蠢蠢欲動,想盡各種辦法參與其中,試圖抓住翻身的機會。   還記得David小學的時候,媽媽常接罐頭工廠的加工活,要我們把荔枝去籽、裝進罐頭裡販售。後來「家庭即工廠」,媽媽改接成衣加工的零工:幫忙剪線頭,或者將紙質吊牌打孔,再用塑膠線或棉繩穿上,固定在衣服或襪子上。當時媽媽還會鼓勵David多做一點,並給零用錢。大學某個暑假,David跑去蘆洲一家Modem數據機工廠打工,把使用手冊翻成英文。那時候還沒有ChatGPT,對電腦網路一竅不通的David亂翻一通,也常想像:當年買到這些Modem的外國客戶,看著說明書時會怎麼咒罵寫手冊的人。   今天想推薦的這本《廣州快時尚的美麗與哀愁》,正好讓David聯想起這些童年的「家庭工廠」與大學打工的記憶。說到快時尚,大家應該不陌生。一般市面上的相關書籍多半聚焦於「不環保」這個角度,但本書卻少見地從人類學的視角切入,描繪這個產業背後的美麗與哀愁。   因為戶口制度,許多來自湖北的農民工為了讓下一代過得更好,紛紛南下廣州投身快時尚紡織業。有些人透過接急單、拼速度累積財富,搖身一變成了老闆;但在這過程中,他們既剝削了其他移工,同時也被「土二代」反過來剝削。 外來與本地、鄉村與城市、農業與工業,在市場經濟與計劃經濟的轉型後,快時尚似乎為移民工提供了一條「創業翻身」的捷徑。但這條高風險、高報酬的路,最終能真正全身而退的人又有多少?而來自西非與南韓、懷抱夢想來到廣州的移民,又是如何設法在快時尚產業裡分得一杯羹?   想更深入一窺快時尚產業背後的故事,歡迎向David / Karen 索取英文書稿。   在《廣州快時尚的美麗與哀愁》一書中,Nellie Chu 講述了廣州快時尚產業核心的創業者故事——這裡是全球最具活力的跨國商品生產中心之一。Nellie Chu展示了中國農村移民工、來自西非的商人,以及韓國的中盤商,如何在「即時生產」的高速度、低利潤環境中穿梭,推動全球供應鏈中不斷的財富積累。   透過在廣州城中村與家庭作坊的田野調查,Nellie Chu描繪了這些創業者追尋經濟自由的夢想,如何與不穩定處境及移民身份所帶來的排斥現實相互碰撞。這些移民老闆們運作在高度競爭、非正式的經濟體系中,他們既是剝削的代理人,也是受害者——必須逃避收租人、忍受種族化的警務監控,並應對保全與競爭對手的勒索。   Nellie Chu進一步指出,他們的掙扎與努力,生成了後社會主義中國中嶄新的移民勞動型態、商品生產模式,以及跨文化交流形式。   導論:移民(工)老闆身份與全球快時尚的生成 第一章 中國製造,及時上線 第二章 停滯的流動性 第三章 身分經濟中的監控與規訓 第四章 投機型房地產與靈活佔用 第五章 跨國移民老闆 結論:COVID-19 時代的移民(工)老闆困境與供應鏈資本主義
回到最上層回到最上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