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作者查詢
Akira Minami
南彰
南彰
出生於1979年。2002年入職朝日新聞,曾任地方總部採訪負責人。2008年負責東京政治部・大阪社會部的政治採訪。曾任新聞勞連委員長,2018年9月回到政治部。作品如‘報道事変 なぜこの國では自由に質問できなくなったか’(暫譯:報導事變 為何這個國家無法自由提問)、‘政治部不信 権力とメディアの関系を問い直す’(暫譯:不實政治部 重新探究權力與媒體之關係)、共同著作如‘安倍政治 100のファクトチェック’(暫譯:安倍政治 100個事實查核)等。
作品
本書描寫了教育環境中潛藏的性暴力問題,許多受害者受到無法抹滅的傷害,被迫面對不講理的社會黑暗面,從此對人失去了信任。不願承認事實的學校、周圍人們的誹謗中傷、雙方律師的攻防戰等等,都有可能對受害者造成二度傷害。經由受害者的發聲,這些隱藏於社會結構中的性犯罪問題,才逐漸浮出水面。
2020年,總共有200名公立學校教職員,因牽涉“性犯罪、性暴力”,而受到處分。再加上2011年至2019年間,因“猥褻行為”而被處分的人數,10年間總共有2163位。這些案件的受害者,大多數都是在學孩童。這些數字的背後,是一個個遭受到性虐待,身心飽受摧殘的孩子。文部科學省所統計的這些數字,甚至還不包含私立學校的教職員。更不用說有些學校根本不願意承認醜聞,私下將真相掩蓋抹滅。由此可見,檯面上統計的數字只是冰山一角而已。
本書採用受害者母親的視角,描寫檯面下校園性犯罪的實際情況。其中包括了作者於其20年的記者生涯中,遇過印象最為深刻的案件。也是因為此案,讓作者深深了解報導其實是能帶來力量的。
雖然作者也想過用報導文學的方式書寫,不過為了能更直接地體會當事人的煩惱與痛苦,便特意使用受害者母親的第一人稱視角來敘述。為了保護當事人的隱私,文中提及的人物都使用假名,並且調整了地名,其他部分則是盡量還原案件,依照實際的判決書和會議記錄加以描寫。
第一章“告白”,講述孩子說出自己受到性侵害的事實後,家人的無助與迷惘,以及校方所採取的動作。
第二章“潰決”,講述此種性犯罪常見的特徵及影響,例如被害者通常無法輕易說出自己所遭受的種種傷害。
第三章“分裂”,講述訴訟中雙方互相爭鬥的殘酷一面,以及受害者可能面臨人際關係的分裂與破滅。
第四章“反動”,講述刑事訴訟結果發布後,校方採取的動作及反抗。
第五章“原形”,透過一連串刑事訴訟及民事訴訟的過程,揭露讓被害者無法得到救濟的真正阻礙為何。
2021年5月,國會通過了禁止教職員對學生孩童施以性暴力的法條,然而光是立法,並不足以保護所有孩童。作者希望讓讀者一起思考,該如何才能讓孩子免於承受性暴力的痛苦?又該如何遏止性暴力的發生?藉由此書拋出問題,讓社會看不見的角落中,不再有駭人的苦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