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作者查詢
Tadaaki Imaizumi
今泉忠明
今泉忠明
日本生物學家與作家。出身於日本東京的一個生物學家家庭。畢業於日本東京水產大學。後於日本上野動物園擔任解說員。曾擔任日本貓科動物研究所所長等職務。他的著述甚豐,影響深遠。著有《絕滅野生動物事典》、《危険生物 最強王者大図鑒》及與岡島秀治共同創作的《自然観察》等書籍。
作品
獅子生活在一個大家庭中,但它們的寶寶出生在灌木叢中,距離他們的家庭有一段距離。
他們通常有一到四個兄弟姊妹,出生時身體虛弱,眼睛也睜不開。
很難相信這個小寶寶會被稱為「萬獸之王」。
大約一個月後,他就能走路了,大約一個半月後,他就會被回家人身邊。
之後,他會花時間和家人在一起,練習狩獵來獲得力量。
一本繪本,溫柔地講述了斑馬在群體中的生活和成長的故事。 我們也了解到斑馬生活在充滿危險的大草原上的獨特特徵。
這是一套將動物寶寶的成長過程,以故事型態傳達給小朋友的繪本系列。
由『ざんねんないきもの事典』廣受歡迎的今泉忠明老師監修,將各種動物寶寶的特徵以及要點完整的告訴小朋友。
這是一本溫柔地講述了小熊貓直到獨立的成長過程的繪本。 畫面柔和又溫暖的筆觸,生動地描繪了一隻溫柔的熊貓。
這是一套將動物寶寶的成長過程,以故事型態傳達給小朋友的繪本系列。
由『ざんねんないきもの事典』廣受歡迎的今泉忠明老師監修,將各種動物寶寶的特徵以及要點完整的告訴小朋友。
這是一本溫柔地講述了小刺蝟如何成長,直到它可以蜷縮起來保護自己的故事繪本。 也可一窺日本罕見的野生刺蝟的生態。
這是一套將動物寶寶的成長過程,以故事型態傳達給小朋友的繪本系列。
由『ざんねんないきもの事典』廣受歡迎的今泉忠明老師監修,將各種動物寶寶的特徵以及要點完整的告訴小朋友。
一本講述小狗狗直到成年的成長過程的繪本。 細心地追踪我們生活中熟悉的狗狗的成長。
這是一套將動物寶寶的成長過程,以故事型態傳達給小朋友的繪本系列。
由『ざんねんないきもの事典』廣受歡迎的今泉忠明老師監修,將各種動物寶寶的特徵以及要點完整的告訴小朋友。
本書作者為日本著名生物學家今泉忠明,他將在本書中分五個章節詳細介紹貓的大腦活動以及行為原因等,讓每位“鏟屎官”都能更進一步了解自己的“貓主子”。
第一章“貓腦的構造”,解釋貓腦是如何構成,以及這些構造如何控制貓咪的行為。
貓咪跟人類一樣,大腦可分為三個大區塊,分別是最裡層的腦幹、夾在中間的邊緣系統、以及最外層的新皮質。腦幹是生命中樞,控制體溫或是激素(荷爾蒙)等直接影響身體機能的重要部位。邊緣系統則是司掌感情的部位,與性行為等本能息息相關。新皮質則是掌握全盤的思考(意識),語言或是理性,其他讓我們像人的精神活動都跟新皮質有關。因為貓咪跟人類不一樣,它們的新皮質比較薄,所以大部分的行動都還是依照原始本能。
第二章“貓的感官”,介紹了貓的五感,以及它們敏銳的第六感。
貓的眼睛構造可以反射光,使貓咪能看見比實際上更明亮的影像。另外,雖然貓的動態視力比頂尖運動員還要優秀,在很近並且物體不動的情形下,它們卻像是老花眼一樣看不清楚。
一般貓可以聽到六萬四千赫茲的聲音,但如果是生產完處於哺乳期的母貓,或是剛出生的小貓,則能聽到更高頻的音波。除了聽力本身很好以外,在貓耳根處,約有三十條肌肉可以讓貓咪操縱。它們可以將耳朵旋轉最大兩百七十度,以更好接收音源。
貓會記住各式各樣的味道,以便在下次聞到該味道時,馬上反應出有無危險。它們也跟狗一樣,會藉由肛門腺的味道來交換各式情報。但是聞對方味道的動作是有先後順序的,如果地位較低的貓先聞了地位較高的貓,就會被認為沒禮貌,甚至可能會被討厭。貓的味蕾數量很少,所以感知到的味道不如人類豐富。它們的舌頭根據區域能吃出不同味道,並也會像人類一樣,喜歡小時候吃過的“熟悉的味道”。貓的鬍鬚及肉球是敏銳的探測機,它們會藉由這兩個部位來判斷危險性。鬍鬚有表達感情,肉球也有止滑或緩衝等其他功能。
貓似乎能藉由人說話的語調聽出些所以然,隔天它便會使用神奇的第六感躲藏起來,不去寵物醫院。貓也有預知地震的能力,在地震前它們會突然躁動,並做出平時沒有的舉動。
第三章“貓的習性與行為”,說明貓是如何狩獵、發情、育兒、社會化。
貓大部分在春天發情,小貓出生後大概三個月都是它們發展腦力的重要時期。母貓會教導小貓如何狩獵、什麼時候要逃跑、如何與同伴相處、如何與人類相處等四點。小貓長大後,雖然一定也會遇到自己比對方地位低的貓,但是貓是很具理性的。如果地位低的貓先到某處,地位高的貓後來也不會硬要趕走該貓。
第四章“窺探貓的心”,主要探討貓的智能與感情。
雖然貓的智商大家都說是大概兩到三歲的小孩,但實際上它們能記住約兩百個單字,並且記憶力非常持久。小貓也會自己想像東西變成獵物,這種想像力也可以說是極具智慧的表現。因此,或許貓的智力比人類想像得還要高得多。
貓的情緒“喜怒哀樂”會藉由表情明顯表達出來,主要觀察鬍鬚的方向、尾巴的擺動,就可以了解貓咪當下的心情。
貓非常任性,翻臉比翻書還快,並不是因為他們想任性才任性。在第一章提及貓的本能佔了它們大腦很大一部份,所以它們突然跑走或是看到食物就衝過來,其實是本性使然。並且與人類相處的過程中,貓很常變成撒嬌的那一方,偶爾會像小貓一樣亂來,也是他們安心的表現。
第五章“貓與人如何和平共處至今”,講述貓如何從山貓變成現在的家貓,它們如何飄洋過海來到日本,以及它們現在與人類的相處方式。
一開始,人類只是喜歡這種可以幫我們驅趕老鼠、又對穀物不感興趣的物種。後來記載貓備受人寵愛,甚至跟着人一起下葬。根據各種紀錄,大致可以推測從兩千年前,貓就開始跟日本人有匪淺的緣分。根據英國實驗,貓是可以分出“自己名字”、“普通名詞”跟“同居貓的名字”這幾種類型的語彙。它們可能是根據人在說話時發出微妙差異的音調,來辨別到底人在說什麼話。因為人類主宰它們的生存空間,所以貓會仔細觀察人、以此來辨別當下的狀況。另外,貓會在家中各種地方做記號,也是因為它們感覺這個環境好像受到外力侵擾、要對自己的領地進行清楚劃分的原因。如果貓因為自己的生存受到危脅,而累積壓力的話,是非常容易引起各種疾病的,所以家中最好還是留個可以讓他們發泄壓力及躲藏的地方吧!
生存在地球上的生物都會贏來死亡的那一刻。不論是陸上走的昆蟲野獸,水裡游的魚、
空中飛的鳥,還是我們肉眼看不見的微生物都有其活著的時限。
從幼蟲轉變為成蟲後就會死掉的蟬;被人們食用的雞;無法忍受惡劣環境而倒下的皇帝企鵝;
蜷縮在殼內死掉的蝸牛...。
本書以死的方式分門別類地敘述生物的離世。例如壽命極短的蜉蝣、蟬;
堅持到最後而死的皇帝企鵝、鮭魚;運氣不好而死的駝鹿、雄性螳螂;
身心太脆弱而死的眼鏡猴、土豚;笨拙地死去的負鼠、食卵蛇...等。
本書彙集一些雖然死得可憐但在生前卻堅強活著的生物,描繪這些生物堅強走完生命旅程的樣貌。
除了讓讀者了解自然生態不變的生死循環,也希望透過這些生物的堅強生存帶給讀者感動、勇氣,
以及珍惜萬物的同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