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搜尋
進階搜尋:
原文書名
中文書名
ISBN
作者名
書訊內容
標籤
圖書類別

此書是美國文學研究中的經典之作,彷彿里程碑,檢視美國文藝復興時期的七位偉大作家——愛默生、梭羅、惠特曼、愛倫坡、霍桑、梅爾維爾以及狄更斯——的作品如何受19世紀前半的時空文化影響,證明這些作家大量吸收當時流行文化的討論的題材與意象,承襲英式寫作風格,創造出經典之作,《白鯨記》、《紅字》、《草葉集》、《湖濱散記》等故事。與當時被長期忽視的大眾文學背景相結合時,呈現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解讀。
作者更深入剖析被遺忘的美國文學一隅,如當時在街頭公開販售結合暴力與露骨的情色內容的血腥小說;宗教、奴隸制度以及工人和婦女權利等議題,如何透過這些偉大作家的作品,引起共鳴。
顛覆美國文藝復興

早期農工社會,美國人曾別無選擇,只能工作到死。後來國家日益繁榮,享有有尊嚴和保險的老年生活的權利,這種新觀念隨之誕生,政府便推出相對應社會保險,惠及了數百萬人。但是,這個保險系統仍不完善,在老年人口占比持續增加的今天,面臨著許多挑戰。不只是美國,許多國家都遇到相同困境,65歲以上人口數超越18歲以下的年輕人口,各國政府接連提倡提高退休年齡,警告退休基金即將破產,並持續收編老人福利。這個時代的年長者,以及年紀持續增長的未來世代,該何去何從呢?
在《黃金年華》這本書中,作者詹姆斯‧查佩爾(James Chappel)架構了社會對「老年」定義的歷史,什麼時候老人成了一個特殊的群體,以及過去一個世紀,人們對於老年生活的看法,是如何隨著政客的選擇、改革團體的訴求、醫學的進步,以及娛樂產業對其的詮釋,不斷演變。僅僅始於二戰後,政府補貼和僱主提供的養老金,使人們得以安心退休。然而,僅僅一代人之後,這種模式便不敷使用。年長者們紛紛重返勞動市場,而政策制定者則將社會老齡化的負擔,重新推回到長輩和他們的家庭肩上。
黃金年華: 年長者的未來何去何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