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作者查詢
Susan Faludi
蘇珊·法魯迪
蘇珊·法魯迪
蘇珊·法魯迪(Susan Faludi)於1991年榮獲普立茲新聞獎,表彰其在新聞領域的卓越成就;同年,她憑藉《被妖魔化的女性主義》贏得全國書評人協會非小說類作品獎(National Book Critics Circle Award)。她的其他著作包括《恐懼之夢》(The Terror Dream)、《失落的男子氣概》(Stiffed)以及《暗室之光》(In the Darkroom),其中《暗室之光》曾入圍2017年普立茲傳記類作品獎決選名單。作為《華爾街日報》前記者,蘇珊·法魯迪的文章曾刊登於《紐約客》、《紐約時報》、《哈珀斯雜誌》等多家知名出版物。
作品
★《被妖魔化的女性主義》贏得全國書評人協會非小說類作品獎(National Book Critics Circle Award)
★這本女性主義經典的新版本新增了全新導言,探討了2016年美國總統選舉中「反女性主義」的狀況,並為未來的進步之路提出建議。
《新聞日報》評價:「憤怒、啟發且振奮人心,最重要的是,這本書講的是真相。」
《被妖魔化的女性主義》1991年首次出版,迅速成為暢銷經典,並因其對長達十年的反女性主義的全面剖析而成為熱議話題。作者蘇珊.法露迪(Susan Faludi)總結一九八○年代婦運的成果與反動現象,提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沉痛呼告。書中揭櫫許多女性主義運動的反挫現象與反動勢力,時至今日仍蠢蠢欲動地危害女性自主意識。雖然運動與反動已經不再大張旗鼓互相指名道姓,卻在社會的不同角落中進行攻防。
一九八○年代末期,美國女性表面上取得了歷史上難以望其項背的地位:諸如普選權、平等的受教權與工作權,進駐政府與私人機構的主管階層,以及私領域身體與情慾自主的權利。然而實際上,兩性平等經常淪為政策口號,女性的平均收入、待遇與地位仍遠遠不如實力相當的男性。 除了平等的假象之外,種種暗流卻在公私領域中醞釀:許多研究報告開始將職業婦女的健康危機,歸咎於女性追求自立與平等的決心。所謂「專業女性的絕望」,利用社會變革的恐懼製造威脅,企圖將女性重新打回「男主外、女主內」的成見中。
更有甚者,傳播媒體對於不孕症、單身女子悲情故事的報導,以及電影、電視與時裝潮流中的女性形象,更以不同方式損害女性的健康與自尊。尤其是美容與時裝界對於「標準美女」形象的塑造,時至今日,問題可能比蘇珊著書當時還要嚴重。 除此之外,作者也談論到職場歧視、墮胎議題等女性主義運動中所遭遇的種種反挫,詳盡地描述了社會各個場域中,女性主義遭到污名化、女性地位重遭有形或無形剝奪的實況。
在本版全新序言中,法魯迪提到,這些年來世界雖有不少改變:網路賦予新一代女性主義者發聲的平台,企業將「性別平等」列為核心價值,2019年女性進入國會的人數創下紀錄。然而,玻璃天花板依舊未被打破,女性依然因為追求成功而受到懲罰,生育權益更是岌岌可危。這本引人深思的重要著作揭示了為什麼女性的自由依然被妖魔化與威脅,並呼籲我們選擇一條不同的未來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