がんばらない早起き 「余裕のない1日」を「充実した1日」に変える朝時間の使い方
不強求的早起法則--舒適早起開啟幸福人生,掌控早起,掌控人生。
內容介紹
不強求的早起法則--舒適早起開啟幸福人生,掌控早起,掌控人生。
本書是一本關於如何透過舒適的早起改變人生的實用指南。作者透過自身的生活經歷和專業實踐,
提出了一種輕鬆愉快的早起哲學,強調早晨時間的高價值以及如何將其轉化為個人成長與幸福的動力。
作者從他的個人經歷開始,闡述了為什麽清晨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時間段之一。
作者強調,清晨是完全屬於個人的獨特時間,沒有外界的打擾,可以自由地用於充實自己或規劃一天。
他提出,「掌控清晨的人掌控人生」,這不僅是時間管理的技巧,更是一種提升生活品質的方式。
透過「早睡早起」的生活方式,作者不僅在工作中實現了高效管理,還透過「早睡早起研究所——朝渋」項目幫助成千上萬的人建立健康的生活習慣。
這種理念並非鼓勵嚴格的自律,而是提倡一種輕鬆舒適的方式,讓早起變成一種享受,而不是負擔。
從「追求效率」到「享受清晨」。作者在書中首次提出了「愉快方程式」:早睡早起 + 自我時間。
他指出,很多人把早起與高效工作綁定在一起,而忽略了「享受清晨」的真正意義。
早晨的「自我時間」是重新連接自我、思考生活方向以及放鬆心情的絕佳機會。
為了幫助讀者理解這一理念,書中詳細探討了「自我導向」與「他人導向」的區別。
作者認為,清晨的時間應該完全服務於自己,這是一天中唯一不被外界干擾的時段。
如果早晨用來處理別人的需求或壓力,無疑是浪費了這段黃金時光。
早起是人生的「零點」。書中進一步探討了「早起」作為一天最重要「意志決策」的意義。
作者鼓勵讀者將「早起」視為與自己的約定,而這種約定一旦完成,就會為一天帶來更多的選擇和自由。
比起晚睡晚起匆匆應對一天的生活,早起能夠帶來一種從容感,進而增強抗壓能力,甚至讓人感受到類似「環遊世界」的興奮與滿足。
如何規劃清晨時間。書中提出了幾個具體的早晨規劃方法。首先,作者建議讀者根據個人需求,將清晨時間分為「目標型」和「生活型」。
目標型清晨是為實現長期目標進行的準備,比如閱讀、學習或鍛鍊;而生活型清晨則是為了解決日常瑣事,放鬆心情。
無論選擇哪種方式,作者都強調從「如果不做會後悔的事」開始。
制訂「理想時間表」。為了讓早晨時間更加高效且充滿樂趣,作者提出了制訂「理想時間表」的方法。
他建議構建一個「最低條件不減少睡眠時間」的時間表,並堅持「每天一致」的原則,以幫助早起習慣化。
即使某一天未能按照計劃完成,也無須氣餒,而是透過「自我面談」反思並調整。
此外,作者還分享了一個月日程的規劃技巧。他建議將日程表視為拼圖,靈活調整時間塊,確保個人需求和目標都得到平衡。
特別是對於社交活動,作者提議優先留給重要的人和事,避免浪費時間。
定期反思與調整。為了保持長期的早起習慣,作者提出定期進行「自我面談」的重要性。
這不僅是每日的反思環節,也是一種重新校準生活方向的方式。透過每周的時間表更新以及根據季節調整睡眠時間,讀者可以不斷優化自己的生活節奏。
舒適早起,而非強迫堅持。作者一再強調,早起的目標不是追求效率或生產力,而是為自己創造愉快的清晨時光。
他鼓勵讀者放棄「拼命堅持」的早起模式,轉而以輕鬆的方式調整生活節奏。
只需比平時早起一小時,甚至十幾分鐘,便可以透過閱讀、冥想或規劃來享受完全屬於自己的時光。
透過這一舒適的早起方式,讀者不僅能提升心理健康,還能減少生活中的壓力和不必要的開銷。
正如作者所言,「保持愉悅」是讓人生更加充實的關鍵,而早起正是邁向此一目標的最佳途徑。
本書透過生動的案例與實際操作指南,為現代人提供了一種輕鬆而高效的生活方式。
書中貫穿著一種理念:早起並不是自我約束的工具,而是打開人生新可能的大門。
透過調整清晨時間,讀者可以重新掌控生活,實現從「忙碌無序」到「充實滿足」的轉變。
這本書不僅是時間管理的實用手冊,更是通向幸福與愉悅生活的指南。
內容節錄
成為『時間富有』者,而非僅僅『金錢富有』者,『時間富有』意味著擁有金錢與時間的雙重自由。
突然想問大家一個問題:你更希望成為『金錢富有』者,還是『時間富有』者呢?
大多數人可能會回答想成為『金錢富有』者。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通常的做法是追求職業晉升或提高年收入。
然而,要實現職業晉升,就需要學習新的知識、積累經驗、提升技能。而這些技能的提升,都需要時間的投入。
換句話說,想要成為『金錢富有』者,首先必須擁有足夠的時間。
另一方面,『時間富有』者則擁有充足的時間。他們可以利用這些時間充分學習、提升技能,從而實現職業晉升和收入增長,最終也可以邁向『金錢富有』的目標。
有人可能會認為,『時間富有』意味著閒散且沒有錢。然而,真正的『時間富有』者,是那些能夠將大量時間投入到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或學習上的人。
舉個具體的例子
如果讓你在「時薪1萬日元」和「1小時的自由時間」之間選擇,你會選哪個?
大多數人可能會選擇能夠獲得金錢的「時薪1萬日元」。
然而,如果選擇「1小時的自由時間」,並將這段時間用於提升某項技能呢?
隨著這種投入的時間從1小時增加到100小時、1000小時,那個人很可能會掌握極高的技能,不僅僅是時薪1萬日元,而是達到5倍、甚至10倍的能力。
就像許多工作一樣,個人的時薪往往隨著能力的提升而變化。如果一開始選擇「時薪1萬日元」的人,他們的選擇空間可能不會改變。
他們或許可以暫時獲得較高的收入,但最終會被那些選擇「1小時自由時間」並投入學習的人超越,甚至被遠遠拋開。
投資時間,最終成為真正的富有者
因此,即便是為了成為『金錢富有』者,投資於「時間」往往才是更明智的選擇。從長遠來看,這不僅能讓你實現『時間富有』,更能帶來真正的『金錢富有』。
早起的意義
早起如果不能堅持,那就沒有意義。
接下來,我將介紹一些在不勉強自己的情況下,如何輕鬆實現早起的實際方法。
要實現早起,最關鍵的步驟是規劃出「理想的時間表」,但在這之前,首先要考慮清楚,早起之後你想做什麽。
從極端的角度來說,如果你並沒有特別想做的事情,且已經能夠每天「開心」地度過,那麽早起並不是必須的。
然而,拿起這本書的人,應該都有著「想要過得更好」或「想要改變自己」的心願。
那麽,為了讓你的每一天變得更好,「為什麽要早起」是你首先需要思考的問題。
早起只是一個「手段」。如果你只是為了早起而早起,可能會勉強堅持一段時間,但如果你不知道早起後該做什麽,最終你可能會恢復到以前的生活方式。
為了讓「開心的一天」能夠持續下去,想像一下在早晨的「自己時間」裏,做些什麽能讓自己保持「開心」的狀態吧。
「目標型」和「生活型」
接下來,我再次問你: 你希望在早起後,利用早晨的「自己時間」做些什麽呢?
想散步、想跑步、想做伸展運動、想洗個澡、想做便當、想準備晚餐、學習英語、想考取資格證、想打掃清潔,你可能會有各種各樣的願望。
剛才列舉的例子只是其中一部分,這些願望大致可以分為「目標型」和「生活型」兩類。
「目標型」:是指利用早晨的「自己時間」去實現特定目標的活動。比如跑步、學習英語、考資格證、讀書、工作等。
「生活型」 :是指與日常生活和自己身體、心態的維護相關的活動。比如散步、伸展、洗澡、煮飯、清潔、洗衣服等。
你可以單純選擇「目標型」中的某一項,也可以選擇「生活型」中的某一項,或者將兩者結合起來。
對於那些有早起困難或初次嘗試的人,可以從早晨「自己時間」設定為「1小時」開始。
推薦選擇「1小時」的理由是:1小時可以用來專注做一件事情,或者將兩三項活動結合起來做。
那麽,1小時裏你打算做什麽呢?首先,可以隨便想一想你想做什麽。 然後,思考一下你所想做的事情屬於
「目標型」還是「生活型」。
「目標型」= 早晨「自己時間」是實現個人目標的準備期,如果你不確定自己是屬於「目標型」還是「生活型」,你可以參考一些提示來思考。
如之前所說,每天早晨積累1小時,一月就有30小時,全年360小時。
每年360小時,你想做些什麽?360小時等於15天左右的時間。如果有15天的時間,你應該能夠完成很多事情。
佛羅里達州立大學的埃里克森博士提出了一條法則。他說:「任何業餘者只要在某個領域投入10,000小時的修煉,就能成為專業人士。」這就是10,000小時法則。
雖然10,000小時聽起來是個漫長的時間,但如果你為某件事投入1,000小時,或許你就能進入專業人士的門檻,進入前5%的行列。
「生活型」=在早晨的「自我時間」中解消日常的煩惱
從身邊的小事開始改善 如果你能想到明確的目標,比如「想學英語」、「想考取資格證書」、「想工作」、「想跑步保持健康」,那就很好。
但是,也有一些人可能無法具體想到自己想做的事情。
如果沒有明確的目標,是不是就不應該早起呢?並不是這樣。如果你內心有想早起的願望,即使沒有明確的目的,也可以嘗試。
尤其是現在感到有些困惑、承受著壓力,雖然不知道該怎麽做,但想改變現狀的人,早起是一個推薦的選擇。
不過,這裏同樣需要保持「為了什麽」的意識。那麽,我們可以這樣考慮:為了消除煩惱,早起。
在這種情況下,首先應該關注身邊的事情。比如,如果房間沒有整理、廚房裏有未洗的碗盤、衣物堆積成山……這種情況。
如果家務累積,周圍環境沒有整理好,誰都會感到有壓力。這樣的環境往往是煩惱的根源之一。
因此,早晨的1小時可以用來解消這些煩惱。可以用來打掃房間、煮飯、洗衣等,將周圍的環境整理好。
也就是說,選擇「生活型」的時間利用方式。
如果必須選擇一個的話,推薦選擇「生活型」如果把早晨的「自我時間」繪製成圖表,它會呈現出「金字塔結構」。
「生活型」是基礎,而在其上方則是「目標型」。
如果在「生活型」和「目標型」之間猶豫不決,建議首先從「生活型」的時間利用方式開始思考。
因為,當身邊的環境整理好時,心情會變得清爽和積極,這樣就能以愉快的心情開始一天。
另一方面,如果不整理好生活的基礎就去設定目標,也不一定會以愉快的心情開始。
即使你努力學習資格考試,如果生活中連吃飯都得匆忙解決,或者把育兒的責任推給伴侶,那麽家裏的氛圍也不會是愉快的。
如果生活和家庭的基礎沒有得到充實,就很難說自己得到了真正的幸福。
如果找不到早起的目的,可以考慮把早晨的1小時用來整理生活。
定期進行「自我面談」
「理想的時間表」是沒有固定的完成形態的
有時間表的生活 和 沒有時間表的生活
讀到這裏,也許有些人會想:「比我想的要細緻很多」,「這麽精確的生活方式,可能不適合我的性格」等等。
但是,實際上我們每個人的身體中,已經潛移默化地融入了「時間表文化」。
雖然成年後我們很少能像學生時代那樣嚴格按時間表生活,但我們學生時代的大部分時間,實際上都是按照時間表來行動的。
如果認為要早睡早起需要強大的意志力,那就需要做出心態上的轉變。單純依賴意志力來早睡早起,很可能會在某個時刻感到吃力,最終不能堅持下去。
習慣的培養訣竅,是讓它成為一種日常,形成常規,不需要過多思考就能執行。
從這個角度看,如果每天的時間表已經固定,那就不太需要依賴意志力了。
無須想:「明天早上得早點起床,今天必須早點睡」,只需要按照既定的時間表過就行了。
一開始,制訂時間表或安排日程可能有點困難,但一旦做出來,反而有時間表會更輕鬆。
順便說一下,每天的時間表或每月的安排,可以視為「理想」的安排。
我曾經提到過,「理想的時間表」並不需要達到完美,重要的是,哪怕制訂了一個理想的計劃,也不能期待它馬上就能完美執行。
實際上,從一開始就完美執行的情況幾乎不可能。關鍵是,既然已經制訂了計劃,就不要一味地強迫自己堅持下去,而是要不斷回顧和調整。
根據工作繁忙的程度和生活階段的變化,優先級也會發生變化。所謂的「理想的時間表」是不斷變化的,它沒有固定的完成形態。
制訂了一次並不意味著完成,重要的是根據當時的情況隨時進行調整和更新。
接下來,我們來討論如何更具體地調整時間表。
一天的總結是透過「自我面談」來結束。
自我面談一 盤點當天的時間使用情況
首先,我們要逐日回顧。今天,按照時間表執行的結果如何?讓我們來「盤點」一下當天的時間使用情況。
哪些做得好,哪些做得不好,哪些有收獲,哪些需要改進……你可能會發現各種各樣的感悟和啟發。
比如:「午餐後讀書挺不錯的」,「睡眠時間不夠,白天感覺睏」,「今天和家人沒什麽交流」等等,都會湧現出不同的想法。
除了這些感悟,我們還可以考慮自己何時入睡,何時起床?是否完成了自己設定的「自我時間」?是否成功戒掉了自己想要停止的習慣?等這些方面的反思。
例如:「今天9點睡,早上6點順利起床」,「完成了清潔工作」,「自我時間的讀書計劃完成了」,或者「晚上的聚會讓自己睡得太晚,睡眠不足」等等。
這些反思可以每天寫幾行,記錄在筆記本、日記或手機備忘錄中。
自我面談二 明天的「作戰會議」提前做好
完成了當天的「盤點」後,繼續進行明天的「作戰會議」。我們需要將第二天的時間表與自己的任務、計劃對照,確認並為明天的安排做好準備。
如果第二天早上醒來,突然意識到:「明天有4個會議,要怎麽辦?」那不僅無法按時間表進行安排,還可能導致一天都很緊張,
到回家時已經筋疲力盡了,這樣的日子離「愉快」就差遠了。所以,為了避免當天慌亂,應該在前一天晚上確認並準備好第二天的安排。
比如,「早上看會議資料,電車上發郵件」之類的預設,在第二天就能順利進行。如果此時覺得有必要調整時間表,也可以靈活調整。
透過這種方式,每天進行「盤點」的同時,進行明天的「作戰會議」,可以使時間表不斷更新,從而提高執行的可重複性。
將這些步驟都做完,大約需要30分鐘左右。每天的最後,建議留出30分鐘來進行「盤點+作戰會議」的時間。
對於我而言,晚餐和洗澡後,通常是家人玩耍的時間,之後我會在晚上9點到10點之間,去我的房間進行當天的「盤點」與第二天的「作戰會議」。
我會對今天的任務打勾,對明天的任務做準備,完成後關閉電腦,結束當天的工作。
「盤點」和「作戰會議」的時間,實際上就是「自我面談」的時間。透過與自己對話,為第二天做好心理準備和預熱。
目次
第1部 為什麽總是「愉快」的人會重視早晨
第一章 用「自我時間」度過還是「他人時間」度過
「早起」是讓自己愉快的手段
比起「有錢」,更要成為「有時間的人」
愉快方程式 = 早睡早起 + 自我時間
「自我導向」與「他人導向」
「早起」是以「自我導向」展開的行動
最重要的順序:第一是自己,第二是家人,第三是工作
早晨的「自我時間」能改變一整天
早晨「自我時間」的附加價值是什麽?
第二章 透過「早起」從「〇」開始一天
早起是一天中最強的「意志意決策」
將「早起」視為與自己的約定
開頭的「〇」會讓行動的選項變多
早起還能增強抗壓能力
早起的興奮感可以媲美「環遊世界」的興奮感
第2部 提升每日充實度的「晨間時間」使用方法
第三章 在早晨的「自我時間」做什麽
為什麽要早起?
「目標型」=早晨的「自我時間」是實現自我的準備階段
「生活型」=透過早晨的「自我時間」化解日常煩惱
從「如果做不到會後悔的事」開始
第四章 用「時間表」規劃早晨
是否過著這樣的生活?
先構建「理想時間表」
最低要求 = 不減少睡眠時間
「每天一致」是習慣化的關鍵
即使未按計劃完成,也不要沮喪,學會調整
第五章 用「自我預約」規劃一個月的日程
設想「理想日程表」
將日程表視為「拼圖」來構建
通過加入個人規則提高日程的精準度
一年中參加多少次聚會,應該留給哪些人?
第六章 定期進行「自我面談」
「理想時間表」沒有最終定型
以「自我面談」結束一天
每周更新時間表
通過「人生規劃」進行調整
根據「夏季」和「冬季」調整睡眠時間
第七章 掌控早睡早起的方法
夜晚的時間 = 為早起做準備的時間
如何提高早睡的成功率
如何克服「賴床」習慣
相關影片
作者介紹
得獎紀錄
本書日文版銷量已達2萬冊。
這周日本有隣堂的一家書店,該書進入暢銷排行榜前三名,附上最近書店照片供大家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