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搜尋
進階搜尋:
原文書名
中文書名
ISBN
作者名
書訊內容
標籤
圖書類別
“男性社會”中女性為何難以生存?從這裡就可看出答案。
為什麼電影裡那些試圖獨立生活的迷人女主角都死了?
女主角為什麼會被殺死?
這不是一本青春期教養教科書,也沒有任何“對症下藥”的妙方,
然而讀完後父母會明白自己並不孤單,並嘗試接受、誠摯面對孩子目前的樣貌。
伊藤煩躁製作所—青春期歷險記
經常在美國與日本兩國間往返的詩人伊藤比呂美,和在世界各國到處品嘗美食的料理研究家枝元奈穗美,這兩位感情十分要好的朋友,以“你今天吃了什麼?”為主題,並用傳真的方式,進行了為期半年的交換書信。
伊藤比呂美是1978年獲得現代詩手帖獎,並成功出道的詩人;枝元奈穗美原本是轉形劇場的演員,後來成為料理研究家。伊藤和枝元同樣生於1955年,雖然因為距離的關係,無法隨時見面,不過她們依然是交情很好的朋友。在二十幾年前,兩人以詩人和演員的身分認識彼此,之後便持續來往深交,並互相和對方分享自己的生活鎖事及內心想法。
你今天吃了什麼? 伊藤比呂美+枝元奈穗美的書信往來
本書作者鈴木涼美是社會學者,自小於鎌倉成長,父母都是大學教授,家境富裕。父親與日本知名小說家島田雅彥還是舊識。鈴木涼美自日本名校慶應義塾大學畢業後,又取得東京大學的碩士學位,也在日本知名報社日本經濟新聞社擔任過5年的記者。然而,她被周刊雜誌報導過去在與AV星探交往時,曾有5年投身AV業界的經歷,之後辭去記者工作開始從事寫作。本書“賣身的話就完了”可算是一份鈴木涼美自己對男性的觀察報告書。也曾於2016年被改拍成電影。
在此書中,鈴木涼美述說過去自己接觸過的男性(包含交往過以及普通友人)在戀愛上遇到的各種問題,做為女性的她,一邊吐槽着男生們的行為及想法,同時以簡單直敘的文字在書中提出她的看法。對於男性讀者來說,見到書中登場的男性們刻意裝得無所謂、打腫臉充胖子的行為,應該能感受到彷彿是自己在照鏡子。對於在夜生活謀生的女性們,作者也在書中給出了她自己的看法。此外,鈴木涼美的母親,做為人母的另一種女性觀點,其意見也在書中佔了一定份量。
賣身的話就完了──夜晚大姐姐的愛與幸福論
★ Her First $100K理財專家托莉·丹樂普的金融女性主義
★ 你不需要被賦予權力,你已經擁有它。你只需要學習如何使用資源和工具來駕馭它
★ 從管理債務、投資到如何用你的美元投票,為你提供全能指南。
女性主義理財法:擊敗父權制的鬼扯,打理妳的財富,打造妳愛的生活
許多女性在日常生活中,都曾碰過令人困惑的言語或舉動。不管對方是無心或有意,或多或少都會造成當事人的抗拒。而這個過程,就是「女性主義」誕生的契機。碰到令人不適的狀況,若總想着「只要忍耐就沒事了」,那麼累積下來的憤怒和不滿,總有一天會爆發。然而要向誰爆發?該以什麼樣的方式爆發?給予這些問題思考的方向,便是女性主義存在的意義。
由於歷史中女性尊嚴、權利、安全長期被忽視,為了改革這樣的文化,並使女性能獲得廣闊發展的可能性,於是產生了女性主義。要實現沒有性別歧視的目標,就更應該認識何為女性主義。本書涵蓋了多元交織性、性與身體、性暴力與流產、LGBTQ+、#MeToo運動等議題,帶領讀者從婚姻、體育、性別意識等不同領域及面向,來了解女性主義的理念。
作者認為女性主義的核心,就是「變革」的力量。若沒有需要改變的地方,此主義就沒有存在的必要。因此,比起詢問何謂女性主義,更重要的是女性主義能夠做什麼、改變什麼。不過這個問題的答案則是眾說紛紜,這也是為何有人認為「女性主義是一人一派」的原因。而作者認為這樣是很正常的,因為女性的發展,本來就有很多可能性,那麼女性主義能做的,當然就不可能只有單一面向。所以,它一直都是未完成、有批判空間、值得討論的。正是因為有各種聲音,女性主義才能擁有變革的力量。
女性主義究竟是什麼?
亞馬遜4.5顆星好評!
※ 《衛報》(The Guardian)評選為2021年最佳詩歌著作之一。
※ 2021年(美國)國家詩歌翻譯獎提名。
貝武夫:經典英雄史詩的女性視角新譯本
在日本有非常多女性曾遭受性騷擾或是性暴力,然而大部分女性選擇隱忍、默默吞下一切,繼續照常過日子。根據過往案例來看,就算依靠法律也無法保證被害人能得到妥善的保護。因為性犯罪事件不一定能完整保留證據,很難舉證。若當事人勇敢為自己發聲也可能被認為是單方面的“指控”,不被相信或被無視,甚至被投以異樣眼光、遭受抨擊。由此可見,社會經常在不經意的情況下,加重被害人的負擔,這些都是對被害人的二度傷害。即便如此,這樣的發聲依舊是必要的。如此才能讓大眾意識到性犯罪的嚴重性,並為社會帶來改善、前進的力量。
本書集結了許多尚未傳達給社會的微小聲音,每章以真實故事為主題,收集了不同女性的親身故事,以及2017到2021年女性當事人及聲援者的發聲紀錄。
第一章講述了性犯罪相關刑法,以及與性犯罪有關的發聲活動。如2017年修正性犯罪法、#metoo活動持續發酵,以及社會上出現的“花朵遊行”等示威運動。
讓聲音被聽見、讓傷害被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