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搜尋
進階搜尋:
原文書名
中文書名
ISBN
作者名
書訊內容
標籤
圖書類別

#內耗 #鬆弛感 #討好型 #依賴型 #完美主義 #教養 #多重迷走神經理論 #女性
幾年前,我讀到一篇關於教養的評論,開門見山地指出,家長和老師不應將「乖」視為讚美,也不宜頻繁使用評價性的詞彙。例如,當孩子按照大人的期待主動打掃時,我們常脫口而出:「真懂事!」乍看是鼓勵,但如果每次都用「很棒」來稱讚孩子,一旦某次忘了說,他可能會主動追問:「我很棒吧?」久而久之,孩子會習慣尋求外界的認可。這種模式潛移默化地影響他們,無論是與朋友相處、求學工作還是建立家庭,他們可能不再追求內心真正的渴望,而是優先選擇能贏得讚賞或肯定的路。為了不讓別人失望,他們忙於滿足他人的期待,卻忽略了自己的感受,甚至在行動前總是小心翼翼地揣摩別人怎麼看,過著不真實、不自由的生活。
乖孩子正在崩潰:改變情緒外包習慣

由世界首席女高音、藝術與健康醫療研究的倡議者芮妮.弗萊明 (Renée Fleming) 精心策劃,集結科學研究先驅、藝術家、創意藝術治療師、教育工作者和醫事人員撰寫的專文集,探討音樂及藝術對於健康和人類經驗產生的深遠影響。
根據多項研究顯示,音樂及藝術可有效應用於多種病症治療,如:緩解疼痛、減輕焦慮和抑鬱、腦中風或腦創傷引起的口語障礙,以及提升帕金森症和多發性硬化症 (MS) 患者的行動能力。
當音樂遇上腦科學

“讀這本書就像和一個有創造力、樂觀的朋友坐下來交談一樣——然後變化為一個嶄新的自己站起來。” –丹尼爾‧品克(Daniel H. Pink),紐約時報暢銷書《什麼時候是好時候》(When)的作者
新冠肺炎COVID-19大流行、日益頻繁的氣候災難、新的戰爭爆發——過去我們可能稱之為“難以想像”或“無法想像”的事件現在已成為現實。在今日,感到無所畏懼、充滿希望並有能力以樂觀的態度面對未來,感覺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具挑戰性。當我們無法預測下週的世界會是什麼樣子時,我們將如何規劃我們的生活?更不用說展望明年或下一個十年了。我們現在最需要的是,當面對不確定未來時,如何重拾信心和創造力。
想像未來:如何預見未來並為一切做好準備——即使是今天看似不可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