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作者查詢
Takashi SAITOH
齋藤孝
齋藤孝
齋藤孝(Takashi Saitou)
1960年出生於靜岡縣。畢業於東京大學法學部及東京大學研究所教育學研究科博士學程,現為明治大學文學部教授。專業領域為教育學、身體論、溝通論。著有《發出聲音讀日文》、《讀書力》、《大人的詞彙力筆記》等多項暢銷著作。亦活躍於電視廣播節目及演講等多方面的活動中,並擔任NHK電視節目《大家一起玩日語》的綜合指導。
作品
有人說,現代人的「孤獨」是個大問題。當然,隨著人際關係變淡薄,許多人會感覺帶著強烈的孤獨感度過不安的日子。
但從本質上來說,孤獨是一個人自己成長所必須的時間。成就斐然的前輩們,沒有例外地都在大量的「孤獨時間」下做事。
所以,現在需要的事對獨自行動抱持積極的態度,依照個人意志孤獨的生活,做一個「單獨者」。
本書匯集「淺淡之交」「書本是孤獨的最佳解決方案」等等作者對「孤獨教育」的各種理解。
目次
第1章 孤獨的真面貌是什麼(你真的「孤獨」嗎?;藉由「獨處時間」培養一個人)
第2章 不需要好朋友(追求好朋友只會助長孤獨感;只要閒聊就不會孤獨 等等)
第3章 「書」是解決孤獨的最好方法(把書本當你的好朋友吧;透過書本與「孤獨的前輩們」連結 等等)
第4章 消除孤獨感的各式各樣方法(現代的娛樂可以療癒孤獨;「寫作」是消除孤獨感的特效藥 等等)
第5章 青年期、壯年期、中高年・老年的孤獨(青年期的孤獨;壯年期的孤獨 等等)
雖然許多人十分抗拒年齡增長這件事,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能夠擁有更多的歷練,習得的知識也會變得更加豐富。
「人生的年輪」是非常珍貴的寶物,年齡增長的過程中,所帶給我們最大收穫,就是「深度」的累積。
擁有豐富閱歷的人,其思考方式和談吐,一定會和一般人有所不同,這樣的差別就是一種深度的體現。
一個人所展現出來的「深度」,到底是指什麼?就由作者來解說何謂深度的本質,以及培養深度的方法。
會以有無「深度」作為判斷標準的事物,大致上可以分為兩類。一項是藝術、思想、學問等文化。
另一項則是「做人」的能力,我們很常稱讚某些人「很會做人」,而這項能力其實也是一種深度的體現。
例如能夠以不同的角度及面向,為他人分析目前的狀況;抑或是藉由自身的經驗與知識,提供實用的點子來幫助別人等等,
經由這些情況,我們能夠體會到一個人所具有的深度及歷練。
英國著名數學家、哲學家伯特蘭·羅素,被稱作是「20世紀最具知性的人」,他的著作《幸福論》中,
提到世人十分關心的「幸福之道」,他發現只要是對某個領域特別熱衷,進行深造,甚至是培養深度的人,
都沈浸在自己所嚮往的知識書海中,樂此不疲。當我們能在某個領域達到極高的造詣,或是能全心投入自己有興趣的事物時,
不僅能獲得喜悅,同時也能培養深度,提升自己的層次。
本書分為以下幾個章節:
序章「進入無法數據化的『深度』世界」
第一章「什麼能體現一個人的深度」
第二章「過去辛苦的經驗,是培養深度的養分」
第三章「藉由讀書和輸出,來深化教養」
第四章「深度在於細節及反覆操作」
第五章「理解『繼承』的貴重性」
第六章「成為有深度之人的處方箋」
第七章「為何那個人所說的話,那麼有深度」
能夠了解何謂深度,和成為富有深度的人,這兩者之間,是互相關聯的。正是由於知道深度的價值,才能應用於日常對話或商業規劃中。
當自己的層次提升到一定的程度,此時不需要刻意展現,也能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具有深度的涵養及氣質。
作者希望藉由本書,讓讀者了解何謂深度,以及如何培養自己的教養及氣質,調整說話及思考的模式,成為一個富有涵養的人。
「如果說了這樣的話,對方會怎麼看待我呢?」
「問這個問題會不會讓人反感?」
「說了這樣的話,可能被討厭了吧?」
「沒能馬上回話,可能會被認為是個不合群的人吧?」
「好像說了奇怪的話—怎麼辦?」
人際關係如果想太多,真的會讓人感到疲憊。這樣一來,連對話都會變得懶得進行。
然而,許多「說了這樣的話可能被討厭了……」的情況,往往只是杞人憂天。
再者,為了不因想太多而對與人對話感到厭煩,其實有一些「訣竅」。
本書不僅深入探討溝通問題,更是提供一個全面的指南,
幫助讀者克服因為過度思考而無法流利表達的問題。
書中所提出的觀點與建議,不僅適用於內向或缺乏自信的人,
也能幫助那些希望進一步提升自己溝通能力的讀者。
本書的一大亮點在於作者對溝通障礙的剖析,揭示了許多讀者可能會忽視的內在因素,
例如對自我表現的過度焦慮、對他人評價的過分在意等。
這些因素往往導致我們在面對他人時,無法自如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當然,對於現代人來說很難不去理會他人的想法與評價,
因此作者從心理學、溝通學及實踐經驗出發,分析那些能夠順暢交流的人平常在思考什麼,
以及他們如何應對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對話挑戰,並提供了一些簡單易行的方法,幫助讀者克服這些心理障礙。
此外,書中還強調了「傾聽」的重要性,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話能夠被聽到。
因次能夠真正傾聽他人,往往是改善溝通的關鍵。
且真正的對話是建立在輸出與接收,透過認真傾聽,除了能更好地理解對方的需求,還能在對話中找到更合適的回應方式。
這種雙向的交流,不僅提升了溝通的質量,也增進了人際關係的深度。
整題來說,本書為那些在溝通中感到困惑或不自在的人,提供了實用且具體的建議,
無論是提升與他人交流的能力,還是改善自我表達的方式,這本書都能夠帶來顯著的幫助。
而心態的調整與技巧的運用,能讓讀者學會如何在溝通中保持自然與自信,進而能在各種人際場合中游刃有餘地表達自我。
【目次】
第1章 交流的煩惱其實只是想太多了
第2章 初次見面時,能持續對話的人與對話中斷的人
第3章 讓人想再見面的人的「聆聽技巧」
第4章 拉近與對方距離的交談方式
第5章 建立廣泛的人際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