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搜尋
進階搜尋:
原文書名
中文書名
ISBN
作者名
書訊內容
標籤
圖書類別
★目前市面上的AI書籍眾多,但最受歡迎的往往是那些能夠全面理解技術並展望未來人類與AI如何共存的書籍,例如李開復的《AI 2041》與達隆·阿西莫格魯的《權力與進步:科技變革與共享繁榮之間的千年辯證》(Power and Progress),而本書《賽博社會》正屬於這一類。
人工智慧已無所不在:從家庭、職場到政治,甚至戰場。
賽博社會
這是一部強而有力且直言不諱的二戰新史,將這場衝突重新定義為衰落與崛起帝國之間的殘酷生存鬥爭。
在大眾的記憶中,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場自由戰勝極權主義的純粹勝利,標誌著帝國時代的終結以及美國主導的民主秩序的勝利。
焦土之殤: 全球視角下的二戰歷史
早期農工社會,美國人曾別無選擇,只能工作到死。後來國家日益繁榮,享有有尊嚴和保險的老年生活的權利,這種新觀念隨之誕生,政府便推出相對應社會保險,惠及了數百萬人。但是,這個保險系統仍不完善,在老年人口占比持續增加的今天,面臨著許多挑戰。不只是美國,許多國家都遇到相同困境,65歲以上人口數超越18歲以下的年輕人口,各國政府接連提倡提高退休年齡,警告退休基金即將破產,並持續收編老人福利。這個時代的年長者,以及年紀持續增長的未來世代,該何去何從呢?
在《黃金年華》這本書中,作者詹姆斯‧查佩爾(James Chappel)架構了社會對「老年」定義的歷史,什麼時候老人成了一個特殊的群體,以及過去一個世紀,人們對於老年生活的看法,是如何隨著政客的選擇、改革團體的訴求、醫學的進步,以及娛樂產業對其的詮釋,不斷演變。僅僅始於二戰後,政府補貼和僱主提供的養老金,使人們得以安心退休。然而,僅僅一代人之後,這種模式便不敷使用。年長者們紛紛重返勞動市場,而政策制定者則將社會老齡化的負擔,重新推回到長輩和他們的家庭肩上。
黃金年華: 年長者的未來何去何從
數千年來,土地一直是財富和特權的象徵。然而,土地所有權的真正力量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大。在《誰能擁有土地?》一書中,政治學家邁克爾·阿爾伯特斯揭示了誰擁有土地將決定一個社會是平等還是不平等,是發展還是衰退,以及是保護還是犧牲其環境。
現代歷史以大規模的土地再分配為特徵。自16世紀起,歐洲殖民列強和新興民族國家將原住民的土地轉移到移民者手中。20世紀帶來了新一波的土地徵用,從蘇聯和毛主義的集體農場到將大型莊園轉交給家庭農民的措施。這種變動至今仍在繼續,政府為了爭取權力和繁榮而決定土地歸屬權。邁克爾·阿爾伯特斯憑藉他職業生涯中的原創研究和實地調查,展示了土地擁有權如何鎖定了貧困、性別歧視、種族主義和氣候危機——而我們今天對土地的處置可以改變我們的集體命運。
誰能擁有土地?
★本書經過全面修訂,以反映該領域的最新發展。
從推出新產品到大規模培訓計劃,任何公司與組織都需要工具來衡量旗下專案、流程和系統的績效。
如何設計評估
批判思考是西方教育兩千多年的基石,但是近代的人們卻忽略其重要性。在充滿錯誤資訊、陰謀論、假新聞和政治對立的時代,作者蘿賓·里姆斯帶領讀者從希臘哲學家學習修辭學,瞭解民粹主義、陰謀論者、政治人物、新聞媒體如何透過修辭學讓我們信任他們的理論與思想,幫助讀者形成、分析和捍衛自己的觀點。蘿賓·里姆斯提供的批判思考技巧有助我們不被操縱,學習修辭學不是教我們該思考什麼,而是教我們該如何思考,讓我們以新的方式理解自己與他人意識型態的形成。
蘿賓·里姆斯的文筆風趣、論點清晰,在這個後真象、兩極化對立的時代,希臘哲學家的修辭學提供給我們最棒的解毒劑。
從希臘哲學家學修辭學: 批判思考是這個時代的必修學分
遊戲如何變成了操控的工具,而我們又該如何面對?
在《你玩遊戲,還是遊戲玩你?》這本書中,安瑞恩解釋了遊戲如何被用來作為剝削的工具——不管在哪裡,從健身房到工作場所,用分數、獎勵以及排行榜來操控人們。在這些遊戲中,玩家除了玩下去別無選擇,而且如果搞砸是沒有機會重來的。他對此提出了解決的範例。
一名電話客服人員耐心地為一位客戶進行列表機的故障排除,在此同時,他的螢幕角落有一個卡通人物會在他聽起來不夠投入的時候責備他。Warehouse的工作人員正在打包包裹,同時有一條虛擬的龍從他們的螢幕前跑過。如果他們打敗別的同事,就能獲得獎賞。如果輸了,就會被開除。一名精疲力盡的Uber司機需要額外的現金,所以她接受了APP彈跳出來的訊息要求:多載運三趟旅程來獲得六塊美金的紅利。遊戲APP利用各種獎勵機制讓玩家買點數花時間一直過關獲得安多酚,不知不覺中這些玩家的皮夾被一點一滴的榨乾。
你玩遊戲,還是遊戲玩你?
講到工作,我想每一個人一定都有很多的委屈與故事。科技與自動化並沒有解放現代人被工作綁著的束縛,反而被運用來測量或是監控我們的工作。
David來博達工作的前幾年非常不喜歡請假,因為若請超過的事假會被扣薪(有趣的事大部份台灣的公司加班是沒加班費的…)。不過去年2020年因為新冠病毒無法出差無法出國,我反倒是事假逾假了 15天,我覺得與其讓自己過得那麼不快樂身體不健康,那不如勇敢的去騎腳踏車環島、跑馬拉松、爬百岳,身心一但平衡了,工作才能更有效率,業績也才能繼續保持。如果我一直加班只是為了更快的回覆版權查詢、處理報價、寫書訊,那最後我可能是動不動就生大病進醫院(David以前真的因為工時太長工作太累深受眩暈所苦,還好下定決心不加班之後這樣的情況已經多年沒發生了)
過勞悲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