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搜尋
進階搜尋:
原文書名
中文書名
ISBN
作者名
書訊內容
標籤
圖書類別
蒙特梭利教育非常重視嬰幼兒期接觸"現實世界"和了解"日常生活等身邊事物"。
如今廣泛被運用在全球的幼兒教育,全球更有2萬多所蒙特梭利學校實行其教育方法。
但也有不少人因住家附近沒有這樣的幼兒園或托兒所想在家裡自己嘗試所謂的"在家蒙特"。
蒙特梭利生活繪本
很高興與大家分享醫學博士Kelly Fradin新作: 《Advanced Parenting: Advice for Helping Kids Through Diagnoses, Differences, and Mental Health Challenges》 。這本重要的書為育兒職責為照顧特殊需求孩子的父母提供了建議和支持。
任何家長或老師,如果曾經和孩子的醫生或老師相談過,都會經歷各種複雜情緒~恐懼,愛,困惑,關心,悲傷,甚至是憤怒。雖然每個父母都希望孩子健康,但事實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面臨許多共同的挑戰,包括過動症、氣喘、食物過敏、自閉症、學業失敗、抑鬱和發育遲緩等醫學問題。由於父母的角色變成了看護人,這對父母和孩子來說都是難以掌控的,特別是當金錢、時間、求助管道都供不應求的時候。
高階育兒指南: 幫助孩子面對診斷、差異和心理健康挑戰
至今未曾看過的小小的、圓圓的、軟軟的生物來到家裡。
至今未曾看過的奇妙生物。
不管是肚子餓、尿布濕了、還是想睡覺,都是用哭來表現。
今天也是一打二,爸爸的育兒甘苦談
在日本被稱為「職場媽媽(ワーママ)」的職業婦女有七成以上在努力平衡育兒跟職場工作。而職場媽媽對於育兒的眾多擔憂之一就是孩子的睡眠。例如:「孩子多次半夜哭鬧,得起床哄孩子入睡,造成睡眠體力不足」「孩子很晚才入睡」等。
原本日本人對於睡眠素養低,大人們很容易忽視睡眠品質。根據近年的研究顯示,在嬰兒期無法養成良好睡眠習慣的孩子在升上小學後往往成績不佳。
培養孩子的「睡眠力」讓職場媽媽每天都能輕鬆工作生活
多數家長都擔心的「孩子和智慧型手機的關係」。
現今與未來的時代,我們無法避免的需要使用智慧型手機,但家長只要發現孩子一直盯著手機看就感到煩躁。
本書教你與煩躁的心情和解,並提供建議給家長們做些事情來防止孩子們沉迷於手機和手機遊戲。
透過訂定規則來解決孩子智慧型手機使用過度的問題
「爸爸,蟲子會說日文嗎?」
「媽媽,太陽有點刺眼,可以調暗一點嗎?」
「我想變大,這樣就不會被敵人吃掉了」…
我們在人間修行中
作者是專門研究認知行為治療(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的臨床心理師,於本書從認知行為學、認知行為治療闡述輕鬆的育兒方法。
其實作者本身有ADHD(過動症)的傾向,注意力容易分散、難以管理時間、事物,個性較為衝動。好在孩提時期多虧父母的理解照顧才能無憂無慮成長。但到了大學開始一人生活時才發現各種困難,例如常睡過頭、忘記研討會的時間、不能在期限內辦好學校手續等。就像個需要旁人幫忙瞻前顧後的小孩子。但自從在生活中開始了認知行為治療,重新檢視生活的規則、計畫,改變生活行為後,就漸入佳境。如今作者除了專業的臨床心理師外,也是位媽媽。
不再精神喊話,讓育兒變得輕鬆的具體方法
本書作者利用自己養育四個小孩的經驗,給予正為如何養育孩子而煩惱的母親們一些建議。本書強調教育小孩最重要的就是對話,這也是老師做不到,只有媽媽能辦到的事。孩子從出生起便和媽媽待在一起,在每天的生活中,媽媽無意識說出的話,也許重複了上百遍、上千遍,無形中可能對孩子造成極大的影響。
作者認為在孩子成長為青少年的9歲之前,是最重要的時期。透過對話,建立與孩子之間的信賴關係,將來親子關係受到考驗時有會有很大的幫助。更能增進孩子對自我的肯定,將來遇到困難與考驗時能良好地發揮自己的能力。若等到孩子已經成長為青少年後才改變平時的對話方式,就來不及了。孩子也極有可能不再認真聆聽、參考父母所說的建議。
作者描述自己的家庭在對話時,存在一些基本規則。例如:一旦決定對孩子的稱呼後,不因不同的情況與心情而改變對孩子的稱呼方式;不將男女刻板印象與價值觀帶給孩子;不在兄弟姐妹間建立上下關係,應該盡量使兄弟姐妹間呈現平等關係;從小開始就不使用可愛的嬰兒語對話,使用平常正確的語言對話。且不將孩子當作「特別的存在」對待,而是像對待一個「人」。
育兒9成靠對話
近年來家暴事件頻傳,有些是父母年輕生子無法承受生活壓力,有些則是父母從小也是被如此教育並理所當然地複製到下一代的教養方式上。教養風格與我們的成長經驗、價值觀、知識系統、情緒行為、性格、大腦功能...有關。
作者身為精神科醫師,於本書針對如何跟家暴父母相處、如何面對迄今因家暴所受到的傷害、影響,以及如何避免重蹈覆轍複製上一代的家暴行為來對待自己的孩子等問題,提出建設性的回答。
差點要變成會家暴孩子的父母時讀的書
在IC卡、條碼付費等無現金支付的現代生活,兒童的金錢觀已愈來愈危險。此外,手機增加了很多父母無法馬上察覺到的金錢浪費風險,例如:遊戲計費、線上打賞之類。市面上有很多教導兒童理財的書籍,且大多關於投資。但現在的兒童最需要的金錢素養真的是投資嗎?
面對現今即使認真工作也存不到多少錢的低利時代,不僅要妥善地活用金錢,更要有智慧地增加財富,抵抗危險的誘惑,多花些巧思來儲蓄。如此才能在經濟狀況多變(甚至是經濟大蕭條)時期,獲得讓生活無虞的經濟後盾。
漫畫讀懂金錢-從小學時期就先了解金錢的運用
來自華盛頓郵報On Parenting專欄的最實用育兒建議,適合那些想做好卻又不知該如何做、焦慮過頭的新手父母,更適合那些看了太多育兒書仍然不知所措的父母,或者沒什麼頭緒也找不到適合方法的父母們。
隨著社會發展,科學育兒潮席捲了全世界的父母,出現了一大批如何帶孩子如何跟孩子溝通的書籍,每一步都有條條框框和科學理論,力求完美的育兒文化讓父母們倍感焦慮和壓力,一方面是埋頭研究各式育兒法則,另一方面還得兼顧家庭各項瑣事和日常工作。作者梅根.利希(Meghan Leahy)體會到了所有這些父母們的痛苦,就像她的客戶和讀者們的反饋,她也有點厭倦所謂的應該怎麼做以及必須怎麼做的現代育兒科學,以及一些看似簡單直白沿用至今的理念,實則並不科學。
基於兒童發展心理學的研究和日常經驗累積,本書充滿了梅根對育兒的智慧和見解,用更富有同理心和常識性的理念指引父母們開啟“不刻意完美”的育兒方式,讓你在跟孩子相處中建立自己的育兒理念,勇敢去投入到你自己的育兒戰,因地制宜去探尋到底什麼是正確的合理的。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不能以唯一的標準去衡量,比如孩子必須要吃有機食物、不能碰任何帶細菌的東西、要做虎媽?…放下這些不切實際的觀念吧,看看什麼最適合你的孩子和家庭自身條件,好好和孩子相處,忠於自己也就是做了最好的父母。
放養式育兒:摒棄條條框框,從自身出發,找到和孩子最親密的連結方式
本書是因YouTube頻道「大愚和尚的一問一答」而在網路上引發討論的僧侶―大愚元勝所著。作者在開始經營YouTube頻道後,收到了許多人的煩惱,發現人們的煩惱時常具有共通點與相似性。在人們聽了與自己煩惱相似的例子與解決方法後,能從中有所收穫,或是解決煩惱。而人又為何有煩惱?作者認為所謂的「煩惱、痛苦」,實際上是來自「現實」與「腦中的猜想」之間有所差距,進而產生的。
本書主要從佛教的角度,利用釋迦摩尼佛的故事、作者的人生經驗,與他人的人生故事等作為事例,傳遞佛教的人生智慧與道理。原先較為艱澀難懂的佛教道理,透過事例,變得貼近日常生活。使讀者能將佛教道理實際運用在日常生活中,進而解決遇到的煩惱。
放下苦痛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