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搜尋
進階搜尋:
原文書名
中文書名
ISBN
作者名
書訊內容
標籤
圖書類別

作者麥可.波倫(Michael Pollan)可說是最會將複雜難析的歷史梳理成淺顯易懂科普故事的作者之一。由食物科普起家,讓作者接觸到鴉片、咖啡因、啟靈藥物(Psychedelics)等,了解意識的邊界與可變性,最終於2018年出版《改變你的心智》。這本新書《意識之現》,即作者對意識的縱深探索,引領讀者重新思考「自我是誰?」、「我為何有感覺?」以及「科學能否真正解釋無法量化的內在經驗?」。結合科學記實、哲學反思與文學評論,作者以一貫清晰、敏銳而具有親和力的筆觸,深入淺出地打開了一個晦澀難懂卻與每個人息息相關的主題:意識是什麼?我們如何知道自己存在?
波倫真的很懂得如何吸引讀者,本書引言以1998年在深夜酒吧的打賭展開「意識科學」的基本假設。計算神經科學家克里斯托夫·科赫(Christof Koch) 偕發現DNA雙股螺旋結構,後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法蘭西斯·克里克(Francis Crick),相信意識如其他自然現象,可以簡化成特定神經元在操控。賭盤另一邊哲學與認知科學家戴維·查爾莫斯(David Chalmers)則質疑,如果說意識包含學習、記憶等科學家已可在大腦特定區域測得的認知活動,為什麼這些行為仍需要個體感受參與。特定神經元或腦波與個人感受有什麼關聯?
意識之現

邏輯是一次元,理解是二次元,實感是三次元。
考上日本最難考的東京大學醫學系的田村昇遇到了"真正天才"的間宮惣一後,才發現隱藏於世界的秘密...
本書收錄2024年4月上線於亞馬遜電子書的「東大理三の悪魔」,以及同年8月發表的續篇「東大病院の天使」2篇故事,並加以潤飾修正,改以書籍形式出版。
東大理三的天才--智者的特異點

◆本書簡單來說是一本什麼書呢?
本書專注於幫助讀者構建面對工作、職業和事業時的「心態」、「就業意識的基礎」以及「對工作的看法和職業觀」。
工作是什麼?— 打造工作心靈根基的哲學課

★英國預計2025年1月出版
18世紀啟蒙運動之後,任何形式的信仰,例如因果報應、祖先祭祀、偶像崇拜、宗教到無政府主義等各類意識形態都會被視為愚蠢、反智、不理性、不切實際、有毒,甚至對社會造成威脅,認為是只有精神心理層面有問題或學歷不足,無法理性分析辯論的人的專屬。但是,本書作者提出目前宇宙間仍有許多人類無法證明與解釋事實,接納這些未知不代表一個人不會理性思考,而是存在主義下的必然。信仰的產生在理智上合情合理,也是人類存在不可或缺的一環。
這不是迷信!

你現在所懷抱的疑問,可能是數千年來一直被思考著的問題...…?
與父母的關係、為什麼要唸書、真正的自我是什麼、以前的書對現在是否有用?
打開哲學書扉 - 人生的關鍵存在於經典之中

日本岩手縣大槌町矗立一座主人佐佐木格先生命名為「風的電話」的電話亭,雖然裡面的電話沒有連接電話線,但那個空間可以讓每個人都不受打擾地拿起話筒,將思念傳達給再也無法相見的人。佐佐木先生的堂兄在2009年被檢查出罹患癌症,只剩 3 個月的壽命,他有所感觸比起「存在」的時間,人說不定「不在」的時間更長,死後的牽絆更為重要。於是在堂兄過世後設置了電話亭,希望自己的想念可以透過風傳遞給堂兄。
佐佐木先生買來電話亭不久後,日本東北大地震來襲,奪走了近2萬人的生命,風的電話因此有了新的任務,受災居民懷著失去親人的悲痛來到電話亭,撥打不會接通的號碼。
與風對話時,我想起了你

將一個問題深~入思考,培養思考方法的「類型」!
所謂「哲學」,指的是針對眼前的想法與問題,慢慢地仔細地思考,透過與別人對話,找出自己認可的想法。
用哲學眼鏡看世界

今天哲學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道德挑戰,本書作者Travis Riede認為氣候變化也是這些挑戰之一:人們的選擇似乎與地球的迫切需求不一致了。面對巨大的挑戰,人們要如何做出正確選擇?應該繼續喝瓶裝水嗎?還是選擇開特斯拉?在災難性氣候變化的情況下,人們往往難以顧及到個人倫理及其他方面的倫理問題,正如作者在本書中解釋的那樣,這些哲學面臨的挑戰現在無處不在。
本書的內容包括對柏拉圖、黑格爾和康德等人的傳統哲學理論的探究,並進一步指出,這些傳統哲學理論無法解釋人們現在面臨的難題,例如涉及犧牲一條軌道上的個人來換取另一條軌道上的一群人性命這樣的“電車難題”經典哲學理論,並不能解決全球社會今天面臨的巨大的、複雜的危機,因為人們嘗試做出正確選擇所依賴的大多數工具並不能幫助大型複雜集體思考個人責任的問題。
作者認為,現在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是擴展人們的道德概念邊界,在本書中闡述了如何通過建立自己的災難倫理,並改變人們的思維方式來解決是否繼續喝瓶裝水這樣的瑣碎問題,以及是否應當生孩子這樣的複雜問題。
災難倫理:如何在一個充斥着邪惡的世界里做個好人

『自省錄』是大約2000年前,羅馬皇帝馬可·奧理略記下「與自己對話」的『筆記』。
奧理略雖為皇帝也持續以哲學家身份摸索生存方式,即便自己率兵在戰地,依舊持續不停地寫作。
奧理略是一個哲學皇帝,持續面對「何謂人生」、「什麼是幸福」等哲學主題並沒有被權力淹沒。
岸見一郎讀馬可·奧理略的「自省錄」

心靈教父偉恩.戴爾(Wayne W. Dyer)經典老書重新開放!世界著名勵志大師偉恩戴爾以自己對老子觀點的理解,以一種給讀者提建議的方式著成本書。
《道德經》是老子所傳述下來的智慧經典,本書作者偉恩.戴爾博士本身就是「道」的實踐者,閱讀超過數百種《道德經》譯本,並匯整他個人最推崇的其中十本,以西方人的觀點,跳脫《道德經》以往給人嚴肅又有距離的感覺,賦予老子的智慧一番全新的氣象和詮釋。
一日一則.改變生命的奇蹟:老子思維的現代啟迪

原版於2018年德國出版!
2018年「最佳心靈書」獎!
入圍2018年Lang Zullen We Lezen最佳歷史書籍獎!
行動代號:胡塞爾

完整實作、結合社會研究及專題討論,是美國新常春藤名校聖母大學(University of Notre Dame)最受歡迎的一堂課!該課獲得機構推廣金八十萬美元,將成為全美大學哲學課設計的參照典範!
本書源自於廣受歡迎的大學哲學課程,兩名作者梅根·沙利文(Meghan Sullivan)及保羅·布拉什科(Paul Blaschko)在聖母大學高級研究所開設人生哲學課程。課程主題是《上帝與美好生活》,兩位學者深入探討如何發展出有信念及意義的生活。
當講到人生的大課題,你如何選擇相信什麼?
美好生活方法論